吳應熊得到的版本,是由"包打聽"何師我提供的,他在額駙府的酒席上神秘兮兮地告訴大家:那位董鄂姑娘,如今已被襄親王金屋藏嬌,事情所以會鬧成這樣,是因為太后已經知道她根本不是什麼鄂碩將軍的女兒,而是一個漢籍女子。洪大學士也就為了這個緣故,才被太后狠狠地教訓了一頓。太后不喜歡這來歷不明的漢女入宮,因此竟做主讓十阿哥博穆博果爾娶了她。"漢籍女子?"眾子弟都被這意外的發現驚呆了,"洪大學士竟然獻漢女給皇上,這不是跟太后娘娘唱反調嗎?如今太后使了這招釜底抽薪,把美人拱手送給了十貝勒,就難怪洪大學士要引咎辭官了。"吳應熊心中有數,只有他最瞭解為什麼洪承疇會有獻女之舉——並不是他膽大包天,敢跟太后作對,而是皇上一往情深,堅持要納洪妍為妃。倒不知何師我除了知道董鄂是漢籍之外,還了解到一些別的什麼?他飲乾杯中酒,故意做出無所謂的樣子問:"你說那位董鄂姑娘不是鄂碩將軍之女,那麼她的來歷到底怎樣?""說出來,保準嚇你們一跳。"何師我大賣關子,"在我說出來之前,不妨你們先猜一猜,猜得中,下一頓我作東;猜不中,你們輪流請我。"一眾人等都是無聊好事之徒,自然齊聲說好,紛紛下注,有猜是縣吏之女的,有猜是民間碧玉的,吳應熊明知其實是洪承疇之女洪妍,卻故作不知,含含糊糊地道:"我猜她既然才貌雙全,自然應該是位大家閨秀,說不定是位前明大臣的女兒吧。"卻不料,何師我哈哈大笑道:"你們所有人都猜錯了,所以,從今兒起,得輪流請我吃酒。"眾人訝然:"全都錯了?那這位姑娘的身世豈不是很奇特?快說說,她到底是什麼來歷?"何師我且不回答,反問吳應熊:"聽說吳世兄此前為洪大學士接風,與這位姑娘有過一面之緣,到底相貌如何?"吳應熊道:"的確是天姿國『色』,不可方物,生平所見,無出其右。"何師我點頭讚歎:"吳世兄博聞廣見,尚且都這樣說,可見名不虛傳,不愧與"禍水紅顏"的陳圓圓並列於"秦淮八豔"了。""秦淮八豔?"眾人大驚,"難道這位姑娘竟然出身風塵?"何師我得意地大笑:"夠意外吧?實話告訴你們,這位董鄂姑娘,姓董名白字青蓮,正是"秦淮八豔"中最小的那一個,芳名董小宛!""什麼?"這下,連吳應熊也著實地吃了一驚,知道"洪妍"並非"明紅顏"已經夠讓他吃驚的了,如今卻又聽說她並非洪妍,而是風塵女子董小宛,這真是太匪夷所思了。只聽何師我繼續滔滔不絕地說道:"我猜啊,最初洪大學士找到這位董姑娘,並非為了給皇上獻禮,說不定是他自己臨老入花叢,英雄難過美人關呢。不知怎麼被皇上給知道了,因為垂涎董小宛的美名,便向洪大學士打聽,洪經略不敢藏私,自然要拱手獻上了。可是漢女入宮,又犯了太后的忌,再加上懿靖太妃從旁煽風點火,於是順水推舟,就把美人兒賞給十阿哥了。如今倒不知,這場鬧劇該如何收場呢。"何刊道:"能怎麼收場,美人兒已經送進了襄親王府,生米只怕已經做了熟飯,難道還能搶回來嗎?料想後宮佳麗如雲,皇上也不會為了一個風塵女子跟兄弟翻臉,惹太后生氣吧?還不是不了了之,就此作罷。"眾人聽了,也都深以為然,交口稱是。吳應熊故作不信,試探地問:"可是,皇上是怎麼知道董小宛、又向洪大學士提起的呢?難道是在洪大學士南下之前,就密旨命他尋找的嗎?"他這樣問,是因為皇上明明親口告訴他,曾經密旨讓洪承疇尋找女兒洪妍的,但是,洪妍究竟是怎麼變成董小宛的呢?是兩個人原本就是一個人、洪妍離開父親後淪落風塵改名董小宛?還是洪承疇因為找不到洪妍,所以抓了董小宛來交差?何師我笑道:"諸位可還記得去年七月,朝中盛傳有使者在揚州奉旨買女子的事?"陳刊道:"當然記得。兵科右給事中季開生還為此上了一本,不過皇上聲稱絕無此事,使者去揚州不過是採買乾清宮陳設器皿,反而怪罪季開生妄捏瀆奏,將他革職杖刑,流放尚陽堡。從此朝中再沒人敢提這件事了。難怪這位董小宛,和這件事有關嗎?"何師我道:"雖不中,亦不遠矣。總之空『穴』來風,未必無因,且不說乾清宮的修峻完成是最近的事,卻從去年已經往揚州買器皿未免有點奇怪,就算是季開生誣告,這罪也未免判得太重了,多少有點殺雞儆猴的意思。我聽說,季開生所以被重判,其實與洪大學士有關,箇中詳情雖不深知,不過與這次的事一定有些關聯。總之洪大學士以經略之名,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四處搜覓美人是事實,這件事朝中很多大臣都心知肚明,不過是懼他勢力不敢說罷了。可是傳來傳去的,皇上也就多少有所耳聞,洪大學士擄了秦淮名『妓』董小宛,這件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