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多億美元增加到6208億美元,居世界第五位。加入WTO,為我國對外貿易的長期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此外,2002年末,我國外匯儲備達2864億美元,經濟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6)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將成為推動經濟增長動力之一
亞洲其它國家和地區以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吸引外國投資,將農業國變為工業國需要的時間較短,一般不到20年時間,多數農村剩餘勞動力轉變為產業工人後,勞動力成本就開始上升,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減弱。
由於中國農村剩餘勞動力數量巨大,前20年中國城市產業部門(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僅僅吸收了1億左右的農村勞動力,還有億農村剩餘勞動力需要在今後20至30年中向城市產業部門轉移,中國具有長期保持較低勞動力成本的優勢。在沿海城市外資企業工作的一般熟練勞工,過去10年工資水平基本保持穩定。幾乎可視為“無限供給”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作為後備勞動大軍將抑制工資水平的明顯上升。因此,世界製造業向中國的產業轉移持續時間將比一般亞洲國家要長得多。在城鄉收入差距為3?押1的情況下,雖然熟練勞工的工資水平保持穩定,但從農村向城市產業部門轉移的總人數增加,將大大提高全民福利水平,透過增加非農就業使更多百姓分享經濟增長的實惠,提高我國的消費能力。
農村人口城市化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中國固定資產投資的重要動力之一。由於我國過去工業化與城市化程序沒有同步推進,留下了城市化發展的巨大空間,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引發新一輪城市開發熱潮,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首都經濟圈與環渤海經濟圈的城市開發如火如荼。新一輪城市開發熱潮正在從幾大經濟增長圈向全國擴散,中國城市化程序進入加速發展階段,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
(7)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所帶來的機遇。
世界著名投資銀行高盛公司公佈的關於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研究報告顯示:舉辦2008年奧運會將給中國帶來長期的利益,使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連續多年增加投資,並促進中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估計奧運會將使中國在2002年至2008年間GDP每年多增長,其刺激作用在2008年後還將繼續持續。就在北京申辦奧運會成功一年後的2002年,中國上海又成功申辦世界博覽會。奧運會與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將為中長期內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做出重要貢獻。
“中國經濟崩潰論”或“中國經濟…
1、“中國經濟崩潰論”
在亞洲金融危機前後,一些西方經濟學家撰文認為,目前中國以高投入、低產出為特徵的經濟增長模式和建立在廉價勞動力和巨大的能源消耗基礎上的發展模式正在逐漸步入死衚衕。同時,中國面臨著很多阻礙經濟增長的結構性因素:國企改革困難、環境汙染、金融體制僵化等。中國保持了近20年的高速增長將難以為繼,終將成為亞洲金融危機中的“最後一塊多米諾骨牌”。
2001年7月底,美國華裔律師章家敦在美國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將“中國經濟崩潰論”推到頂點。章家敦聲稱,中國經濟繁榮是虛假的,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強勁衝擊下,中國的現行政治和經濟制度最多隻能堅持5年。
章家敦主要從中國的銀行體系壞賬問題和中國經濟越來越依賴政府投資角度來唱衰中國的。
首先,他認為,國有銀行目前還能繼續支撐的主要原因是中國的老百姓省吃儉用,把積蓄都存進了銀行。從1999年開始,政府對這四家國有銀行進行資本重組,沖銷了一萬多億元的壞賬。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外國銀行將參與人民幣的儲蓄業務並支付更高的利息。當中國的老百姓意識到沒有必要把錢存進國有銀行的時候,國有銀行倒閉將成為一個現實問題。
其次,關於政府投資問題。2002年,章家敦在《亞洲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亞洲的阿根廷?》一文,指出中國的真正問題不在於數字被修改,而在於政府為保持經濟增長使用的財政刺激手段,用以“換取低質量增長”。如今,中央政府的投資佔到投資總額的2/3以上,而這種支出目前的增長速度比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快3倍多。更糟糕的是,旨在刺激經濟的政府投資沒有產生激發消費需求的預期效果。中國再次陷入通貨緊縮的困境。中國激增的年赤字額已經超過了佔國內生產總值3%這個國際公認的安全極限。除非中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