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巖鴉爻塹那嗄甓�被嘏┐濉讀贍�投�笫錄恰罰�1840—1989),遼寧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9頁。。

農民“擠”、“攆”知青,固然有他們的道理,知青本來無心留在農村,樂得找到一條返城有理的充分口實。在一些國營農場,也出現同樣苗頭。由於農場老職工的子女已長大###,面臨就業問題,一些原由知青負責的技術性工作、教學工作,便成為他們覬覦、擠佔的物件。

1979年春節過後,農業生產進入大忙季節,但多數下鄉知青卻繼續逗留城鎮,如陝西省佔到2/3以上,山西省歸隊的多些,仍有近一半的人待在城裡。上海跨省下鄉的青年絕大部分在滬滯留不歸。黑龍江、遼寧、吉林、江西、廣東等地,有些知青點空無一人。國務院知青辦憂心忡忡地說:“這種情況是多年來少有的。”國務院知青辦:《情況反映》增刊(21),1979年4月12日;黑龍江知青辦;《情況反映》第6期,1979年3月19日。

農村中排擠知識青年的現象在進一步蔓延,有的地方開始明目張膽地驅趕知青回城。陝西省一些社隊動員知青回城自找門路,向生產隊交錢領取口糧,直到招走為止。廣東省從化縣呂中大隊31名知青被趕回廣州,靠做臨時工、買高價糧維持生活。山西省太原市郊西溫莊大隊曾由各生產隊劃出400畝地辦了一個獨立核算的知青隊,至此以“行使生產隊自主權”為由,不僅收回土地,趕走青年,連知青隊蓋的房屋也要據為己有,甚至還讓青年賠償佔地幾年造成的損失費用。有的農村幹部揚言:“知識青年都要返城了,我們不用管了。”聽任農民盜、搶知青點的財物。這種現象在河北、山西、陝西、吉林等省尤為嚴重。有的知青返回農村後,見知青點早已面目皆非,房子被佔,窗玻璃被盜,勞動工具、糧食、蔬菜被分,自己無立錐之地,只好回城。

鑑於問題具有普遍性質,1979年4月24日《人民日報》特意發表了《不要“擠”知識青年》的讀者來信,呼籲立即制止這種現象,各地農村、農場應該做好知識青年的安置工作;凡是回來的都要歡迎,關懷他們,使他們感到同家裡一樣溫暖;要保護青年點的財產,要切實解決青年生活上的具體問題;對城市青年和本地青年一樣信任,一樣使用。像這樣“隔靴搔癢”的文字,除了提醒城市裡的人們注意到知青在農村的困難處境外,起不到更多的作用。

“山雨欲來風滿樓”,返城風日趨強勁,使越來越多的人預感到它的狂暴。1978年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討論《關於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問題的彙報提綱》時,已有人提出“八百萬人鬧事誰受得了”的問題。領導者有理由認為,1979年春可能出現鬧事高潮。連西方觀察家也透過中國剛剛掀開的帷幕一角,認識到知青問題的廣泛性和嚴峻程度。一位駐華美國記者報道說:“這可算是歷史上人數最多的一次強迫移民。這個措施引起了廣泛的不滿情緒,一方面來自不能適應苦難而單調的農村生活的青年,一方面來自他們的父母親。”福克斯?巴特菲爾德:《中國放鬆青年下放農村的政策》,《紐約時報》,1978年12月5日。

事實說明,“返城風”的驟然興起,從一開始就不是知識青年的孤立行動。如果沒有一個趨於寬鬆的政治環境,如果不是國家對知青政策作了重要調整,如果沒有社會輿論對知青命運的廣泛同情,同樣,如果沒有農民以“擠”、“攆”知青的特殊方式表示出對上山下鄉做法的不滿,也就不會有這別開的生面。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黑龍江農場知青大返城(1)

“今夜有暴風雪”黑龍江農場知青大返城

在“返城風”中導演出一幕又一幕動人心魄事件的主要是沿邊地區國營農場(生產建設兵團)的知識青年。

1962年以來,全國國營農場先後接收安置下鄉知青270多萬人,除招工、招生、徵兵和病退、困退等離場的外,1978年在場的還有170多萬人,約佔全國國營農場職工總數的1/3,是農墾事業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主要集中在邊疆省份,黑龍江省有47萬人,廣東省19萬人,新疆12萬人,雲南9萬人,內蒙古5萬人。其中黑龍江省國營農場的知識青年佔該省農場職工總數的57%。廣大知識青年在發展農墾事業、建設和保衛邊疆的鬥爭中,做出了重要貢獻。國營農場在安置和培養教育知識青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大多數知識青年都不安心。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前所述,1978年以來,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