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這地方。
表面上非常寧靜繁榮,實則競爭無比激烈,簡直和養蠱差不多。
這裡幾乎每天都有初創團隊成立或倒閉,隔三差五還有表現不錯,曾拿到過大筆融資的專案,由於無法繼續獲得追加融資而宣告破產。
對於真正能熬到去納斯達克上市的企業,用一將功成萬骨枯來形容,顯得十分貼切。
成功創業沒那麼簡單。
風險投資機構想要掙錢,也沒那麼容易。
和其他默默無聞的小創始人相比,蘇瑞的利害之處一目瞭然。
對方連忙擺擺手,告訴說:
“我只是剛接觸這個專案,有點不太瞭解而已,沒有任何懷疑你能力的意思。”
蘇瑞略微有點疑惑,開玩笑問道:
之所以會感慨“屠龍少年終成惡龍”。
由於倖存者偏差的影響,外界往往只看見誰誰誰賺到多少錢,事實是很多投資人簡直被坑哭,可能一連融資幾十個專案,到最後卻竹籃打水,顆粒無收。
反觀許多初創公司,燒錢推廣階段使用者數量蹭蹭蹭往上漲,但海量資金花完後,要不然遲遲找不出變現渠道,要不然中途就把自己給玩崩了。
“等到什麼時候,能把整車成本打下去,就到了開始獲得回報的時刻,這可能需要五年,也可能需要十年,也許s電動汽車的市值已經突破1000億美金,卻始終還沒開始盈利。”
創始團隊一溜煙提桶跑路,只留下風投機構欲哭無淚。
“人們的思維,很難超越時代的侷限性,想要讓你們這些聰明人,完全相信我公司的發展規劃,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例如奈飛娛樂,已經收購幾家海外流媒體平臺,趁機順勢吞併它們的市場份額,避免再出現厲害的競爭對手,阻礙它從國際市場上獲利,逐漸偏離了“拍些好劇,賺點小錢”的初衷。
見別人率先發問,這幫人七嘴八舌,接連諮詢了許多個問題。
許多設想還停留在規劃檔案裡,蘇瑞只能先畫大餅讓他們充飢。
由於忙著應付,接下來的幾洞,蘇瑞打得慘不忍睹,差點還砸到路過的球童。
有位來自於紐約的億萬富翁家的公子哥,開口詢問蘇瑞說:
繼續抽出一根名貴的高爾夫球杆,他聳聳肩告訴說:
“我承認從傳統車企手裡搶佔市場,有著不小的難度,初期的目標是努力活下去,然後透過積累專利技術,孵化出成熟的相關產業鏈。”
他們為了自身利益考慮,只會希望佔據更多市場份額,玩“掐尖式併購”、“惡意打壓”那一套,讓蘇瑞無法完全按照自身的想法,享受創業和經營期間所帶來的樂趣。
有人接著問道:“那麼技術方面,還存在什麼樣的難題?”
“但等到解決完一些技術和量產方面的問題,我有把握憑藉三四萬美元的價格,提供給顧客們相當於七八萬美元燃油車的體驗,包括智慧化、自動駕駛輔助、卓越的加速感、低用車成本等等”
看看陪蘇瑞打高爾夫球,想方設法套近乎的一幫商業大佬們就知道。
在場的眾人不約而同,紛紛幻想起如果s電動汽車的市值,在將來某天真的突破1000億美元,那該是一種多麼美妙的體驗。
見眾人都看向自己,蘇瑞明白如果不喂他們一顆定心丸,或許會出現些風言風語,影響到合夥人們對s電動汽車專案前景的信心。
“難道不是應該在參與融資之前,瞭解這些問題嗎?假如你沒信心,可以儘快把手裡的股權,轉賣給我的財神資本,我保證馬上跟你簽約。”
一旦選擇和其他股東們的利益背道而馳,哪怕蘇瑞作為整個公司的“靈魂人物”,同樣會遭受劇烈反噬,其他公司也都一樣。
主要是因為蘇瑞已經意識到,即使將來自己想要心慈手軟,允許其他公司跟自己公平競爭,這幫合夥人們也絕對不會答應。
畢竟燃油車已經足夠用了,電動汽車的優勢和劣勢都很明顯,和傳統燃油車競爭期間,很難開啟市場。
奈飛娛樂的控制權還在他手裡,卻又不完全在他手上。
他瞄準的賽道都存在明顯優勢,並且有著龐大的影響力以及充足的資金,甚至不需要給投資人們畫餅,商業前景一直非常清晰。
“所以你們不如耐心等等,至少首款量產車,賣出五萬輛不成問題,跟原特斯拉公司的電動跑車相比,已經算是百倍的飛躍”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