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空間結構入手是研究村落結構的主要方法。“空間結構”是指對地面各種活動和現象的位置、相互關係和意義的描述。英國地理學家d.regory曾對此概念作如下定義:“空間是經由自然或社會過程的運作,而被組織起來。”這裡所強調的是空間的相互關係、組織方式及組織空間的過程與背後的力量。
1.村落格局
諸葛八卦村村落佈局與地形地貌結合得十分巧妙。村落四周,經堂後山、祖宅山、老鼠山、寺下山、大園山、果合山、太公山、擂鼓山八座小山環繞,山體似連非連,酷似八卦的八個方位,暗合了八卦圖形的風格特徵。村落的中心有一方池塘———鍾池,半邊池水半邊平地,構造奇特。水面與平地上各有一眼水井,構成一幅完整的太極圖。以“太極圖”為中心,村中的八條巷道呈放射狀向外延伸,自然歸入“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個八卦方位。巷道內又有許多小巷縱橫相連,曲曲折折,似通非通,撲朔迷離,與村中高低錯落
的房屋形成天然的內八卦。整個村鎮坐落在八座小山的圍合之內,佈局嚴謹,令人稱奇。整個村落山環水護,內外呼應,構成一個符合理想環境的人居空間。
村裡的建築飛簷翹角,千姿百態,造型優美。夾在房屋高牆之間的小巷縱橫交錯。虛實難料。在村中行走猶如身陷八卦陣,玄妙神秘。在狹窄的小巷裡穿行,又常常體會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諸葛八卦村建造民居時也體現了濃厚的風水觀。由於地形獨特及人多地少,為節省用地,民居建築密度比較高,街巷多依附於建築的空隙。房屋大多沿著山坡走勢建造,住宅與住宅之間的小道十分狹窄,空間尺度較
小,寬的3到4米。窄的竟不到1.5米,最窄的地方僅能容納一人透過。適宜的空間尺度使鄰里之間互相幫助。相互協作,形成了融洽的生活氛圍。
2.水口設定
水口是指水流流入與流出的地方。諸葛八卦村村口有水塘,塘後建大宗祠,這樣的佈局方式是這一帶大多數村落共同的模式。村中有大小水口共兩處。小水口位於丞相祠堂,大水口則位於北漏塘東南角,這裡還有一座關帝廟和一座貞節牌坊,坐東面西,並肩而立。據當地居民說,關帝廟如同一把鎖,而貞節牌坊就像開鎖的鑰匙,二者並立就彷彿鎖住了水口,為村落“藏風聚氣”。由於村子地勢高。流水進不來,居民的生活用水全部依靠均
勻分佈於村落低窪處和山谷盆地中的池塘和水井。池塘積蓄雨水,井鑿在池塘邊。井水較為潔淨。專供飲用,而塘水則用於洗滌。由於井和水塘都由人工開挖,塘中的水並非活水,所以為避免淤塞,每年年初在元宵節之前會挖一次塘泥,淨化水質。塘泥也可用作有機肥料,一舉兩得。村中重要的水塘共18個。分別是上塘、下塘、洪義塘、聚義塘、聚祿塘、北漏塘、鍾塘、上方塘、積慶塘、西塢塘、牆圍塘、藥店塘、場塘、新塘、花園塘、天寶塘、樟塢塘、祝家塢塘,合稱“十八塘”。諸葛村每到夏季都會遭遇乾旱,灌溉農作物則全都用水塘的水,特別是設定於“明堂”中的北漏塘、積慶塘、洪義塘等,水塘的面積都很大,是最重要的灌溉水蓄積地。宗祠規定,每到旱季,廊水救田的時候,只有聚祿塘的水不許戽幹,除關乎風水的講究之外,也為保證居民生活的必需。整個水系猶如村落的血脈,從水的實用功能來看,水系能夠滿足灌溉、浣洗、消防、排水、溫度和溼度調節等要求;而從水的審美功能上講,水系四通八達,將村中的道路、院落、廣場、門樓貫連起來,為村民提供了休憩、交往的公共空間。
3.民居建築
諸葛八卦村民居建築在佈局、功能、規模、體量和色彩上遵循極其嚴格的等級區分。村落中的建築都圍繞著宗祠、大公堂依次向外圍分佈。所有民居都有獨立的院落,保證了相對私密獨立的空間。建築裝飾以雕刻為主,精緻華美。雕刻包括木雕、石雕、磚雕等,手法多樣。八卦村自古經商的村民較多,帶回了多種不同於當地的建築風格,其中以徽派建築為甚,所以在多數民居中都可以看到“青磚、灰瓦、馬頭牆、肥梁、胖柱、小閨房”
這些與浙中古村落民居建築風格迥然不同的營造特點。
八卦村的民居建築在構造上喜歡利用天井構造、小熱容的圍護結構、狹窄的巷道、雙層座磚層頂隔熱、高大的外牆遮陽這樣的建築設計形式,以達到日間自然通風、夜間迅速降溫的目的,所以一年四季,置身宅院之中都可感到身心舒爽、溫度適宜。為解決採光等問題,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