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他。他舅舅跟他這個年紀般大的時候,已經入軍營吃苦了。他出去見識見識也是件好事。”
周氏知道,閔應的性子雖然平時看起來平和。
實則一旦認準什麼事,定要做到的。
他這樣大大方方的出府,周氏還好給他多加派一些人手和護衛。
他若自己溜了,那才是更加的危險。
……
閔應回院,今日時間已經晚了。
他吩咐樂湛準備好,明日一早就出發。
翻找出一本記錄廣陵府風土人情的地方誌,閔應邊翻看著,時不時的看看小凌飛鴿傳書傳回的那封信。
廣陵已經有十幾年未發過受災如此嚴重的洪災。
往年也曾有過連下半月大雨的記錄,但是卻未曾有過洪災方面的記載。
閔應翻了幾本書,上面大同小異。
都記載廣陵是個風調雨順,富庶之地。
其地勢平坦,北高南低,並無高峻的山巒。
河流眾多,河網密佈,是大梁著名的魚米之鄉。
將書合上,閔應的眉頭微皺。
……
翌日清晨,閔應還未收拾好,就聽到樂湛急匆匆的敲起了房門。
“進”
“世子,王爺讓您去他書房一趟。”
“現在?”閔應利落的擦洗完臉,略帶疑惑的問道。
“嗯,剛剛阿福哥來說的,就是現在。”樂湛頓了頓,用手擋在嘴邊壓低聲音道,“聽阿福哥的意思是王爺可能今日就要啟程前往廣陵、金陵。治理賑災的事項。”
“什麼?他要去廣陵?”閔應將布巾搭在一旁的架子上,眼中略過幾分驚訝。
他只知道昨晚一夜,榮王都沒回來。
難道是與皇上在宮中連夜商議賑災之事?
也是,如今北邊還打著仗。
國庫裡的積蓄都緊著前方,如今南邊這場大水,賑災的款項對大梁來說也是重中之重。
讓別人去辦這事,皇上應該也不放心。
只得趕鴨子上架,派榮王前去。
“我知道了”閔應點了點頭,示意自己知曉。
榮王書房,自從被皇上起任,榮王本來就瘦削的身子,看著多了幾分以前少見的疲乏。
他已經蓄起了鬍鬚,眉骨高聳。整個人添了幾分老態。
自從幾年前閔庭閔庸那幾件事的接連打擊之後,他明顯看上去蒼老了許多。
“父王”閔應剛邁進書房,就看到榮王轉過身來。
他們雖為父子,但是已經多日未見。彼此相視時都多了幾分尷尬。
榮王看著又竄高了幾寸的兒子,伸出手想要拍拍閔應的肩膀,突然發現這個本來只到自己腰間的小子,如今已經跟自己齊肩。
閔應的個子隨他,但是樣貌不隨。
閔應似周氏多些。
“坐吧”榮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
“皇上昨夜已經下旨,命我即日啟程前往廣陵。你,與你母妃在府裡,要好好聽你母妃的話。”
榮王說這話時,僵硬的臉上努力的想要擠出一抹柔和的笑。
“知道了父王。”閔應低頭應道。
“好了你下去吧”榮王擺了擺手,他等一會兒就要先出發,可這賑災的物資還未準備好。
即便如此,他也要提前去,提前探查災情。
但是他一轉身,看到閔應還站在那裡,並未離去。
“還有事?”榮王皺起眉頭。
“父王,應兒想為您分擔。”閔應抬起頭灼灼的看著榮王,道。
“為本王分擔?”榮王重述了一遍閔應的話,還是不解。
“這突降天災,籌備人手和物資都需要時間。但是父王身為賑災使,必須要儘早親臨受災之地,一方面是安撫災民,一方面也是為了提前探好災情的嚴重程度,好為後續的救災賑災做好準備。”閔應說到這,看到榮王的眼睛越來越亮。
“你接著說。”榮王這次臉上的笑自然了許多,不像剛剛硬擠出來的那樣滑稽。
“但是這賑災物資同樣重要,皇上之所以將這個差事交給父王,也是對父王這個親兄弟莫大的信任。若是父王因為要提前趕赴災區,而致這賑災之物在路上遭遇不測。皇上會拿父王問罪不說,耽擱了救災之事,就會讓金、廣兩地的百姓多一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閔應將自己剛剛分析到的情況,據實與榮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