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加,而是在減少。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在第一手資料和重要研究成果的引進上,我們一直行動遲緩,很多有價值的書刊,至今還沒有譯介到國內,這對提升國內的研究與宣傳水平,是非常不利的。

大多數人對李小龍的認識主要來自他拍的武打片,可以說他的電影形象先入為主,深得人心,這無疑是李小龍的成功之處,但也有一定的負面效應,對大眾的認識起了某種導向作用。後來又有了一系列技術的和傳記的讀物問世,各種逸事傳聞、小說影視也紛至沓來,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毋庸諱言,這些東西明視訊記憶體在良莠不齊的問題,有些是相對嚴肅的編譯之作,有些則是商業性的輾轉稗販的東西,立意低下,定位偏移,甚至有許多虛妄不實之詞混雜其中,以低階趣味和奇談怪論來取悅大眾讀者。沒有官方支援,進不了高等學府,李小龍研究工作同樣處於民間狀態,隊伍很小,成果寥寥無幾。截拳道愛好者缺少優秀教練,與他人的交流也很有限,多數侷限於表象的模仿。雙截棍的演練尤其如此,往往僅以技巧取悅觀眾,正如古人所謂“只圖人前飾觀”,不是真有功夫的實學。青少年愛好者往往對他的武學思想了解不多,對他的胸襟和學養,對他豐富的精神世界和高遠的人生追求都知之不多。 。。

中文版序一(4)

可喜的是這一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儘管變化姍姍來遲,但終究還是出現了。隨著新一輪“龍熱”興起,國內的李小龍研究有了令人欣慰的新動向。一個重要的標誌是最近美國人約翰· 裡特編著的《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一書終於在國內出版了(注)。此書的面世,立即使中國讀者耳目一新,對李小龍有了全新的認知。透過這本書,人們第一次讀到李小龍的筆記、書信和他寫的若干首詩,那些詞句清新而寓意深邃。國內的“龍迷”第一次得知這位勇敢善戰、一往無前的英雄,竟是如此多才多藝,且具有哲人睿智和詩人的襟懷,這在同時代的中外武術界卓然而立,罕見其儔。所以我曾經以“壁立千仞”來形容他的存在,比擬他在特定時空條件下所建樹的偉大業績。

約翰· 裡特(John Little)是美國“李小龍基金會”的前主席,多年來積極從事李小龍的研究,又師從李小龍的親傳弟子黃錦明先生學習截拳道。他論著甚多,成就突出,是當代世界上最具權威的李小龍專家之一。由於得到了李小龍家人的同意,他有機會閱讀了李小龍的大量藏書和讀書筆記,以及許多未刊手稿和通訊等珍貴資料,加上他的勤奮不懈和精研覃思,使得他的著作——包括對李小龍遺稿的整理和他本人的論述,對於解讀李小龍的生平和思想具有一定的經典意義,在世界各地擁有大量讀者。中國的“龍迷”一直期盼能讀到約翰· 裡特編著的書,透過裡特的書,觸控到出自李小龍之手之口的第一手資料,從而直面其人,聆受其教。但主要由於版權方面的原因,這一期望久難實現。值得慶幸的是,《李小龍——生活的藝術家》出版後,國內的李小龍愛好者大受鼓舞,有人聞風而動,援引同道,籌措資金,下決心把約翰· 裡特的其他幾本書也都譯介進來。而這項工作的主要發起人和推動者是湖南婁底瀟湘職業學院的校長郝鋼先生,還有他多年來志同道合的朋友陳琦平、朱建華二位先生。我對其中的原委略有所知,以為有必要給讀者做些介紹。

在國內的李小龍愛好者中,郝鋼、陳琦平、朱建華三人的名字大家並不陌生。他們是國內最早的“龍迷”中的中堅人物,素有“三劍客”的雅譽。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他們就曾遠渡重洋,專程到美國西雅圖為李小龍掃墓,並與李小龍親屬和幾位高足弟子建立了密切的關係,至今保持來往,情誼如故。更重要的是,他們各自從不同角度,在李小龍研究和截拳道傳播上做了許多事情,不但撰寫了大量論文和著述,而且開門立戶,勤懇教學,逐步培育成了一個擁有大量學員的截拳道系統。特別是郝鋼先生,二十多年來,一直以李小龍精神為楷模,以截拳道為教材,堅持辦學,努力造就品學雙優、文武兼長的人才,使李小龍的精神財富服務於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他所創辦的瀟湘職業學院,已經發展成為數千人規模的高等院校,也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截拳道基地。李小龍精神作為一項重要的民族文化遺產,已經深深紮根於瀟湘大地,在芙蓉國裡展現風采,枝葉長青!

正是在郝鋼先生的慷慨支援之下,又有陳琦平、朱建華等人的鼎力襄助,約翰· 裡特的其他幾部書,即《醒思錄:李小龍的生活智慧》、《截拳道:李小龍武道釋義》、《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