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9部分

還是覺得不能勝任,我就接受你的辭呈。

其實哪要五年,虞翻當天晚上就後悔了,這個時候辭了,那一世英名豈不是毀於一旦?剛剛領悟到的那些道理又哪有實踐的機會?不能辭,就算要辭,也要努力過再辭。於是他利用坐船回錢唐的這一個月的功夫,召集隨行的屬吏獻計獻策,研究如何改進工作,放開思想,大家有什麼說什麼,不要顧忌,一切以完成目的為前提。這個目的就是,在三年內,越郡的人口和租賦都要翻兩番,而今年是第一年,要完成翻一番的目標。

虞翻把這個目標一提出來,那些屬吏當時就傻了,一連聲的叫不可能。虞翻發了飈,他指著那些屬吏道,你們把眼睛擦亮一點,老子是虞家的人不假,可是老子還是越郡的人,沈玄可是吳郡的人,我要是倒了,你們這些人十個有八個要跟著倒黴。翻一番很難嗎?你看看沈玄才花了多長時間朱崖的人口就達到五萬以上。

屬吏們一聽虞翻這話,知道沒退路了,這不僅是虞翻和沈玄之間的較量,更是越郡籍和吳郡籍之間的較量,要提換了沈玄做丞相,他們這些越郡人的利益肯定受損。於是,大家只能絞盡腦汁想辦法完成目標。

人都是逼出來的,經過幾次折騰,各種稀奇古怪的主意都出來了,然而都沒有能讓虞翻滿意的,最後是一個在船上負責養貓的年輕人說了一句話,讓愁得白了頭了虞翻豁然開朗。

那個年輕人叫魏臻,平時不怎麼說話,一心一意的照顧那些用來抓老鼠的貓,虞翻的船上自然沒少來,天天聽虞翻他們想辦法,他提醒了一句說,人就和老鼠一樣,哪裡有好吃的,他們就到哪兒去。越郡為什麼難發展,沒人啊。一來是因為越郡人口本來就少,二來是人口大部分集中在沿海一帶,沿海一帶現在因為興商和開建工坊,很多人都去做生意或者進工坊打工,比種地掙的錢多,以至於大片的土地拋荒,更別提原本人就不多的丘陵地帶了。只要有了人,越郡的糧食產量翻一番是輕而易舉的。

虞翻恍然大悟,不用多說,他立刻想到了找人的辦法。越郡有人,僅是藏在山裡的山越就不下十萬戶,抵得上越郡現有的人口,只要能把他們吸引出來,越郡的人口立馬能翻一番,怎麼吸引他們出來?太好辦了。第一,越郡空地多,第二,越郡的糧價高,第三,這是最重要的,越國對農民的條件是吳國所不能比的。越國以商立國,從開始就沒有把租賦來源放在農民身上,所以收的租賦極輕,是實打實的三十賦一,多餘的糧可以高價出售,而且是有多少賣多少。有了充足的土地,再加上新式農具的幫助和官府賒久耕牛、農具等措施,吸引山越出山定居,甚至吸引吳郡的農民還不是一句話的事?

虞翻立刻擬出了計劃上報給孫紹,孫紹看了他的計劃,大為讚賞,當場答應了他的要求,授權他向各工坊賒欠各式農具,向東海督蘇粗腿發出命令,讓他大量從幽州購進牛馬,為了加快速度,他同意虞翻對從幽州運牛馬過來的商船實行一年免稅優惠的建議,鼓勵他們運牛運馬以滿足越郡的需求。

有利可圖,商人的反應總是最快的,等虞翻回到錢唐的時候,第一批八百多頭牛已經運到了錢唐,而接到生產訂單的工坊也交出了第一批農具。虞翻馬不停蹄,一面派人到山裡宣傳越國的優惠待遇,一面透過各種關係,軟硬兼施的要求越郡各世家支援他的計劃,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和山越有關係的家族派人去山裡召人,如果不出力,別怪老子翻臉,明年的生產配額不給你。

那些世家也知道這不僅是虞翻一個人的事,大家心照不宣的行動起來,第一個月,三百多戶人從山裡出來定居,虞翻立刻給他們授田,發放農具、耕牛,抓緊時間整地準備春耕,第二個月,猛漲到一千戶,而靠得近的幾個郡得到訊息的人正絡繹不絕的趕來,根據保守估計,第三個月增長的戶口應該達到三千戶。

這個情況看得正準備離開錢唐的楊修和夏侯尚心驚不已,楊修在打聽了越國提供的優惠條件之後,第一個反應就是立刻給曹植寫信,讓他要求曹操封鎖長江,以防魏國境內的百姓聽到訊息,大量的向越國移動。他雖然長期在漢中,可是他知道,魏國治下的幾個州郡百姓負擔很重,辛苦一年能吃個半飽已經不錯了,一旦知道越國有這麼好的條件,他們肯定會攜家帶口,千里迢迢的向越國趕來。

“他瘋了吧?”夏侯尚老實不客氣的猜忖道,不免有些為女兒擔憂。

“越國財力雄厚啊。”楊修卻是羨慕不已。兩人雖然坐在各自的車裡,可是卻有心犀的互相看了一眼,他們從對方的眼裡都看到了擔心,然後又不約而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