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梁方平怯敵火燒橋(9)

這一隊人馬在這個宦官的帶領下,經過了漫長的七天行軍,終於走完了從汴京至浚州的一百里路。這點路程如果是金兵的騎兵,估計半天就可以了,但是這個綿羊隊伍竟然走了七天,主要因為領頭的就是一頭標準的綿羊。

在此之前,在部署黃河防務時,宋朝君臣和將領就有不同意見;同時,在挑選前線統帥的方面也十分欠妥,關鍵時刻非得要一個宦官來帶兵,最終導致防守呈崩潰之勢。宋朝廷派了梁方平率中央禁軍去防守黃河以北的浚州大橋,老百姓都能看明白,這有點孤注一擲的意思了。

但是大家想想,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也只能這樣了。唯有禁軍步軍將領何灌不以為然,他上奏說:“金兵傾巢出動,銳不可當。今梁方平將京中精銳盡行帶走,萬一有甚閃失,則京中危殆。不如留下數千兵馬,防衛京師為根本也。”

當時的宰相白時中是個標準大草包,但是如果讓草包掌了大權,其自以為聰明的程度也要比別人強。他對武將出身的何灌的憂慮不屑一顧,斥道:“聖上要求必須把金兵攔截在黃河北岸,現在就必須把全部的精銳部隊開赴前線,怎麼能夠容忍敵軍逼近到大門口!?”白時中固執不聽勸阻,只讓何灌率兩萬步兵,駐在黃河以南的滑州(今河南滑縣),作為梁方平的援軍,也是第二道防線。

這個身負國運安危的梁方平,到了浚州之後,不是整軍備戰部署多層次、有縱深的防線,而是一時還改不了往日習慣,每日和親信縱酒狂歡。時近春節,這個宦官還搞起了新春聯歡晚會,至於防衛金兵的事根本不加以考慮。自認為金兵一知道他領兵四萬在此鎮守,就會知難而退,到時候打一個“英勇退敵”的報告給朝廷,朝廷對關鍵時刻的勝利者肯定有很多的賞賜。

宋朝的官員待遇,與前後歷朝都很不同,那是空前絕後的優厚。在五代十國時期,官員的待遇基本是沒有的,都是靠自己在任上橫徵暴斂,交給國家的,留下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宋太祖善待官員的本意,就是想高薪養廉,讓官員不要去考慮壓榨老百姓,安心報國。但是這個英明的政策,經過慢慢地發展,也遇到了下面“潛規則”的腐蝕。那就是:高薪不但沒有能夠養出“廉”來,反而是養出了無數的“無恥”來,而這些弊病在外敵入侵面前出現了總體的爆發。

在宋朝計程車大夫階層中,向來就存在著崇尚經義、鄙薄實際、附庸風雅、厭倦事務的風氣。在朝廷做官,只要能夠引經據典,符合儒家的教義,就能夠對國家的大事發表評論,即使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也會博得一片讚譽。

在地方做官就更舒服了,可以整天遊山玩水,吟風弄月,甚至尋花問柳。只要詩賦出眾,字畫不俗,就能贏得美名。蘇東坡、王安石、范仲淹等名人,留下的很多名篇都是在上班時間完成的。相反,地方官親自處理公務,核對賦稅,就會被譏諷為“俗吏”,似乎這樣就降低了身份,常常為同輩所不齒。

宋朝的“武官怕死,文官愛錢”是出了名的。做官既然有福可享,只要把官做穩就是了,廉政不廉政、忠誠不忠誠的,是無所謂的事情,沒幾個人放在心上。

在梁方平們的習慣思維裡,大宋體制的穩固、高薪的好處,那是“鐵桿莊稼老米樹”,世世代代也斷不了的。宋朝是天朝大國,根本滅亡不了,只要朝廷滅亡不了,他們奢侈糜爛的生活就不用擔心。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 八 回 宋道君避責忙禪位 梁方平怯敵火燒橋(10)

宗望等金軍將領早把大宋君臣骨子裡的###看透了,根本沒把什麼所謂的禁軍精銳放在眼裡。在宋朝末年,禁軍已經沒有什麼戰鬥力了,士兵早就不習兵事,否則梁方平的軍隊也不可能七天行軍一百多里,因為很多的騎兵已經不會騎馬了,這樣的軍隊怎麼會有戰鬥力?

在金兵的眼裡,中央禁軍就是一群養得又肥又壯的待宰的豬,一聽到和中央禁軍打仗就像是補鈣了一樣特別精神。於是,金兵在佔領相州後,宗望就派了一小隊騎兵前去騷擾黎陽,探聽一下虛實,後續的金兵休整一下隨後就會殺到。

那梁方平也真不尋常,聞報後上城去觀望,見敵騎兵遠遠而來,也不知道後續有沒有支援的隊伍,立即嚇得魂飛魄散,帶著幾個隨從下了城樓就開門出城,打馬向南一路狂奔。至於浚州前線的戰事怎麼進行,根本就不管了,只要能夠把命保住,今後有碗飯吃就行呀。

其他的軍隊一看主帥跑了,哪裡還守得住,一夜之間,所有的中央禁軍竟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