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重課業難補習班層出不窮,是作業和成績的奴隸,美國則似乎相反,孩子作業少課業簡單
放學早課外活動多……一個極端固然不好,另一個極端卻未必就好。調查表明,美國中小學
教育質量不佳。03年
OECD的一個報告指出,在
38個被調查國家中,美國
15歲學生的
數學能力排
24,科學能力排
19,閱讀能力排
12,解決問題能力排
26。在一個競爭激烈
的全球化時代,一個國家放棄基礎教育,就是放棄未來。美國這樣一個一心領導世界的國家,
怎麼會聽任自己的中小學教育淪為“二流”呢?
“不讓任何孩子掉隊”(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方案,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出臺
的。它是聯邦政府針對公立中小學的一場教育改革,01年底國會透過,02年初由布什簽署,
至今已經
5年。
這個改革的宗旨就一條:讓公立學校對公共資金負起責來。其核心舉措是用標準化考試的方
式對
3到
8年級的學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進行年度檢測,以此衡量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
如果學校連續兩年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數學能力,那麼就應該允許學生轉到別的學校去。
如果連續五年沒有改進,就可能更換該校的領導管理層。當然,該法案還包括其它的重大舉
措。包括加大聯邦政府的教育投資力度;考核教師的水平,給教師的“上崗”設立一個門檻;
讓家長對學校教育方式有更大的發言權,也給家長擇校更大的自由等。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這個教育改革的本質,可以說是“將競爭機制引入計劃經濟”。美國教育部聲稱,此項教育改
革
5年來成效顯著:9歲兒童過去
5年的閱讀能力提高程度超過之前
28年的總和,為
1971
來最高;數學能力也是
1973年以來的最高點(13歲兒童的數學能力則為有史以來最高);
9歲黑人和西班牙裔兒童的數學能力達到新高,白人學生和有色人種學生的差距縮到有史以
來最小。
當然,這項改革也不是沒有阻力。最大的阻力,顯然來自於教育系統內部。這其實不難理解,
以前我就是製造產品就行了,現在你非要加一道產品質量檢驗的程式,還要考核我的技術水
平,我當然不樂意了。教師本來就是工會勢力的“重鎮”,加上政府的錢誰花起來都不心疼,
所以說這項改革的確是觸動了一個重大利益集團的根基。
但是,另一方面,也不能不看到。這項改革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不良後果。比如,由於標準
比如,又;準標核考的自己低壓意地刻,”績成出“了為州些的,一府決定是州政準標的試化考
不少老師抱怨這種考核方式只是鼓勵“應試教育”,並不一定真正提高學生們的水平;還有人
指責聯邦政府投資力度不夠……當然,這些批評很大程度上是技術性的,對“公共教育質量
應該有評估標準”這個核心,並沒有太大爭議。
其實,這項改革體現的是民主體制的基本精神之一:公共資源的要對公眾負責。讓貪官汙吏
們公款吃了喝了固然令人痛心,但即使是用在公共事業上,如果對這些錢花的效率效果不聞
不問,一味砸錢“連個響”都聽不到,同樣是浪費的一種。事實證明,公共教育是投資的問題,
但不僅僅是投資的問題。如果沒有對教育質量進行考核的問責體制,再多的錢都可能打水漂。
比利時人均教育投資只有美國的一半,但因為開展公立學校之間的競爭,學生水平遠在美國
之上。雖然考核體系可能強化教育中的“應試”成分,但是別忘了,美國不是中國,美國的國
情並不是孩子們揹著小山一樣的書包起早貪黑地做作業,而是孩子們書包都用不著背下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