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大迂迴大包抄。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蒙古終於佔領了巴蜀大部和大理,利劍已經對準了南宋的後背。

郭侃提出的這一戰略方針和蒙哥遺策大相徑庭,要求進行中央突破,派出部分兵力牽制南宋江淮揚廬巴蜀之地的兵力,主力直撲臨安,打掉南宋的政治經濟中心,正所謂“摧其堅,奪其魄,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忽必烈雄材大略,審時度勢,欣然採納了這一建議。

李雋深知這一計劃的利與弊,好處在於充分發揮了蒙古人善騎射,多騎兵,長於野戰,進行快速突進的優勢,可以在南宋來不及作出反應的情況下一舉拿下臨安,摧毀南宋朝庭。

這一計劃的弊端也是很明顯的,推進過快,交通線過長,難於補給。再加上忽必烈下達了要善待江南百姓的禁令,伯顏大軍的補給不能透過剽掠獲得,補給就成了大問題。要是一旦出現意外,比如說南宋並沒有按照預期的那樣無抵抗的勇氣與決心,而是奮起反擊,抵抗到底,戰局就會發生改變,戰爭的勝負之數就很預料了。

如果南宋再精明點,進行堅壁清野,伯顏就算不顧忽必烈的禁令進行剽掠,也無法進行就地補給,大量的補給只有依靠後方運輸,漫長的交通線和不穩固的後方就將成為致命傷。在歷史上,伯顏和阿術曾經努力修補過這一計劃的不足,曾經花費時間打下郢州、漢水流域,因而有一個不錯的後方補給基地。

也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歷史再次發生時,伯顏居然沒有攻佔郢州、漢水流域,而是全力推進,直下臨安。這使得他的後方不穩固,要是把伯顏的大軍拖在臨安,再對他的後方動刀,伯顏大軍的命運很是堪憂。

李雋得知這一訊息後,興奮地說:“天助我也。”正是看準了這點,李雋才下定決心派出軍隊到江南失地進行遊擊戰爭,配合臨安的正面戰場,把整個江南之地變成一個籠子,而伯顏就是給關在籠子裡的猛虎。

“讓廣大的老百姓參與到游擊戰爭中來,不得搞特殊,要搞好軍民關係,要把老百姓當成你們的親人,老百姓就是你們的長輩,你們的兄弟姐妹。如有虐民者,朕會滅他的九族。”最後,李雋威嚴地下了一道嚴令。

李雋非常清楚游擊戰爭的特點,沒有廣大老百姓的參與,無異於空中樓閣,因而融洽的軍民關係將是游擊戰爭成敗的關鍵,才不得不下達這道嚴令。

游擊戰爭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就是拉隊伍的速度非常快,快得讓人難以置信,只要播下種子,很快就會有一支為數眾多的隊伍。歷代政府並非不知道游擊戰爭的好處,而是遠處敵後不敢採用,原因就在這裡,這股力量過大,難以駕馭,要是有人懷有二心的話,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對於這一點,李雋才不用擔心,因為他有偉大領袖的寶貴經驗可以借鑑,根本就不用擔心失控。

游擊戰爭還有一個好處,是任何政府都歡迎的,就是省錢。不用花一文錢,卻可以得到一支龐大的軍隊。兵是民,民是兵,也可以說半兵半民,一旦遭到敵人的進攻,除了自己保護自己以外,還能指望誰?只要喊一聲:我們在精神上支援你,在精神上與你同在,就可以取得巨大的好處。國庫空虛的李雋根本就不用為軍費去發愁。

李雋拍拍手,兩個軍卒抱著厚厚一摞印刷品進來,給聽講的人一人一本,他們拿起一看,上面印著《游擊戰擊手冊》六字。

“我的講課結束了,你們是否是合格的學員,將根據你們的戰功進行核實。合格者,會發給你們畢業證。”李雋作總結髮言。

李雋兌現了這一諾言,戰後給他們補發了一本《大宋皇家講武堂畢業證書》。這次培訓使李雋認識到一個問題,就是建立以先進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軍事學院已經迫在眉睫,把這次培訓的地方改名為“講武堂”,建立了“大宋皇家講武學堂”,以此為基礎,逐步建立了一系列、涉及各兵種的正規軍事院校,培養出了許多能征善戰的將領。

李雋威嚴地掃視了眾人一眼,道:“現在,我以大宋皇帝的名義命令你們:挺進敵後。”

第十章 敵後戰場(下)

十里長亭,李雋帶領文天祥,高達群臣為張世傑和柳河子送行,道:“二位此去,身系朝庭安危,華夏百姓的命運,肩上的擔子不輕,還望二位多用心力。”

講堂上一見,柳河子的對答讓李雋很是滿意,課後找他詳談發現他深體游擊戰爭的訣竅,頭腦靈活,人又明辨是非,很有大將風度,李雋決定要他負責江南失地的游擊戰爭。柳河子這位以游擊戰著稱的名將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