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寨之中有不少黑惡勢力,還有窩藏有許多逃犯。但是劇組在那裡拍攝數天,卻是平安無事,沒有早受到任何刁難,也沒有哪個不長眼的過來搗亂收陀地費。
原因就是許貫武的名聲如今在道上實在太響亮了,已經連著有兩個大社團栽在他手裡。這些九龍城寨的黑x會雖然夠狠,但卻也分對誰。對平頭百姓他們就是天,但是真碰上惹不起的人,他們也只能認慫。
而洪京寶,程龍,元飈師兄弟三人合拍的《a計劃》,則還在緊張的拍攝之中,預計要到明年才能夠拍攝完成了。
許氏兄弟合拍的《富貴黃金屋》則照例是在春節檔期上映,目前正在緊張的做後期。而麥佳,楚原,桂治洪等,他們的作品或是還在拍攝之中,或是已經殺青在做後期,或是已經開始上映,總之都是各有各的忙。(未完待續。。)
第四百零七章 麗的變天
但就在大家都忙著拍戲的時候,香港娛樂圈卻又發生一件大事,就是何佐治辭去佳藝電視臺董事長一職,交由邵藝夫爵士來擔任。而邵藝夫爵士也早透過不同手段,將其他數位股東手中的股票購買了過來。
當然因為佳藝電視臺之前創臺時,向港英當局所做出的保證,任何一位股東的股份不得超過15%。佳藝電視臺本身有五個大股東,商業電臺,《工商日報》,《華僑日報》,《星島日報》,邵氏,以及怡和洋行,其餘還有一些零散股東。,所以邵爵士還特地安排了幾個人頭。
而貌似這些股東其實也早就巴不得要離開了,佳藝電視臺從七五年成立以來,就一直處在收視低迷的狀態,收視率如論如何也競爭不過無線電視臺,甚至連麗的電視臺也競爭不過,成為香港三家電視臺中,萬年吊車尾的第三臺。
而收視率的低迷不振,自然就影響到了廣告銷量。同時段,無線電視臺每秒鐘廣告數千塊,麗的電視臺有上千塊,而麗的電視臺只有幾百塊而已。相差足有十數倍之多。再加上佳藝電視臺先天不足,每天還有四個小時的黃金時間,需要用來播放教育節目,當中不可以插播任何廣告,這就更讓佳藝電視臺損失慘重。
再者麗的電視臺,無線電視臺都有兩個牌照,可以同時開設粵語與英語廣播頻道。同時開設兩個頻道,電視劇粵語頻道播完,還可以換到英語頻道繼續播放。這樣一來自然可以分攤成本。而且廣告費都可以收兩次。
但是佳藝電視臺從始至終就只有一個牌照。電視劇這個頻道播完了之後。如果想多要多放幾次來收回成本,那就要比無線電視臺,麗的電視臺多放一倍才可以。
無線電視臺的電視劇一般晚上首播,而第二天下午會再重播一次。這種放映時間的調整,既可以滿足普通朝九晚五上班族,一家人晚上開開心心的看電視節目。也可以保證好像上夜班的人,在上午好好休息之後在下午欣賞節目。
這種重複放映的模式因為針對不同觀眾需求,所以非但觀眾不會方案。反而覺得無線電視臺很有人情味。而這招後來也被麗的電視臺學去了。但是佳藝電視臺如果令電視劇成本下降,則要比無線電視臺與麗的電視臺再多播兩次才可以。
也就是說無線電視臺和麗的電視臺放映一天之內放映兩遍的話,那麼佳藝電視臺則需要放映四遍才能夠收回成本。因為它比人家少一個頻道,如果要在成本上和人家看齊,就必須在單一頻道上多播放兩遍。
但是如果播放兩遍是親民,播放三遍是擾民,那播放四遍的話,簡直就是逼人換臺了。佳藝電視臺最後搞得只有大製作的電視劇,才會在早中晚各播放一遍,其他小成本的電視劇則都只能播放兩遍而已。即使如此佳藝電視臺的電視劇,成本還是要比無線與麗的來得高。
成本居高不下。收入卻又差人一截,久而久之,麗的電視臺自然入不敷出,形成了巨大的財政赤字。但是在這佳藝的六大股東之中,除了怡和洋行財大氣粗,不把這點虧損看成大事之外,像《華僑日報》、《工商日報》這等報紙又怎麼能夠等閒看之。
雖然它們是親臺的報紙,在財政上會享受到灣灣當局的補助,但是僅憑那點補助也不夠他們這樣揮霍的。再說之前報紙銷量本來就已經《天天日報》嚴重衝擊到了,收入已經大幅度的衰減,再加上這幾年蔣校長去世,蔣公子上位,而中美關係持續改善,現在島內已經不再奢望能夠反攻大陸,雖然口號還是要喊上遺憾的,但是當局發展的重點已經放在了改善民生上。
所以像《華僑日報》,《工商日報》這等只懂得叫囂反攻宣言,卻沒有多少其他作用,又是連年處在虧損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