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8部分

建細節。第一路由劉延翰率領,分成大小陣,大陣任務是重灌列陣推進,壓縮敵軍的機動空間,使其騎兵不能發揮其優勢。小陣由騎兵組成,等敵人騎兵遭到擠壓時,則從側面衝擊敵軍。崔彥進領兵利用五回嶺崇山群嶺,潛入黑盧堤北邊,接長城口,截斷契丹大軍的退路,而將契丹趕上西山這條死路。李漢瓊與崔翰留後,最後殺出,徹底沖垮敵人計程車氣。

然而為了使敵人鬆懈,李繼隆又想出一個計劃,派人去契丹大營詐降。

但這時耶律休哥也抱傷來到前線,一個是韓匡嗣,一個是耶律沙,他不放心。

看到降書,耶律休哥認為宋軍無敵請降,必然有詐。

韓匡嗣不聽,反而認為宋軍新遭大敗,士氣低落,兵力又少,投降是理所當然。

其實還有一個心理作用,例如楊業,為什麼史上楊業慘死,不是王侁是奸臣,相反的王侁也多次立下戰功。主要原因看到楊業步步高昇,潘美不值得嫉妒,王侁卻心生嫉妒。不僅他,就是這時候都有人嫉妒楊業。

契丹此時軍中同樣如此,耶律沙數次大敗,他對耶律休哥會有什麼想法?

韓匡嗣同樣想搶風頭。

正是這種心理,不但不聽耶律休哥的建議,都沒有讓耶律休哥進入議事圈。

耶律休哥抱傷而來,算是白來了。

韓匡嗣準備宋軍投降,無所防備,忽然大營外面傳出吶喊聲。他驚慌失措地走了出來,看到一支支整齊的方陣向他們殺來,瞬間又瀰漫在煙塵裡。因為契丹是騎兵,這可能是韓匡嗣看到的第一次方陣。

“準備應戰。”韓匡嗣淒厲地喊道。

宋九才來宋朝時認為宋軍不行,趙匡義北伐前認為契丹軍不行,實際高梁河戰役過後,宋九的定位才是最正確的,兩軍戰鬥力差不多,誰準備充分,再加上將領指揮能力,那就是誰勝,這是指野戰的。若是攻城防禦戰,宋軍還會佔據上風。然而不能將這支精銳軍隊糟蹋了,一旦他們全部犧牲,換成了新兵蛋子,宋軍實力就會急劇下降。

現在韓匡嗣心理也不正確,認為宋軍一無是處,這個病與趙匡義的病差不多。

真打起來,韓匡嗣亂了。

正在這時,西北方又傳出炮響。

接著西南方向李漢瓊與崔翰兇狠地撲出。

此時契丹兵力比宋軍多,可在三路大軍造勢上,似乎不知來了多少宋軍。

只打了一會,契丹人在李漢瓊撲過來的時候,開始崩潰了。

然而因為長城口讓崔彥進堵上,只好向西山逃去。西山有路,可都是小路,哪裡容得下幾萬大軍逃跑。因為擁擠,無數兵士掉到山谷中,死者不可勝計。

宋軍一直追到遂城下,此戰斬首一萬餘人,俘老幼三萬餘人,生擒三員大將,幾乎三分之二兵士留下了,又獲無數兵器,車帳,羊畜。

打到現在,若是將白馬山一戰,以及高梁河之前數次的勝利加到一起,實際契丹損失已經超過了宋軍損失。

還會勝,但勝者也莫急著樂,敗者也莫急著哭……(未完待續。。)

第三百五十六章 無敵

韓匡嗣與耶律沙大敗,耶律善那邊同樣大敗。但那一戰暫時與楊業無關,楊業才剛剛被趙匡義以楊業老於邊事,洞曉敵情之故,授於知代州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那個鄭州觀察使之職同樣兼帶,可以說待之甚厚。然而還未出發。

耶律善來到河東,在代州前面置雁門、西涇與護國、南川四寨。

聞聽東路軍敗,耶律善想要撤兵,宋將折彥贇、劉緒、候美追擊,又破契丹千餘眾。

相對於滿城大捷,功勞不算大,但也算是勝利,至少在這個沮喪的時候是喜上加喜。直到這時候,趙匡義才將獎勵與撫卹發放下去。

當真他不清楚將士的怨懟?

但開始時之所以不發放,是氣憤涿州諸將準備冊立趙德昭,到了京城後,還不發放,那就有含味了。趙德昭自殺後,可以發放了,然而那時候發放太過明顯。

因此拖到現在才發放。

同時也給大家一個警告,不要說制度,俺允許才給你們,不高興了有了制度也不行。

春回大地,另一場大捷又拉開帷幕。

在這之前劉鋹死了,按理說趙匡義沒有殺死他的必要,但考慮到他專門殺皇帝的光輝歷史,天知道劉鋹是不是被害死的。

然而這無關緊要了。

雁門關大戰開始打響。

宋九為什麼對楊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