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有出版價值。”但這些小故事最終還是彙編成書順利出版,而且被譯成各國文字,多次印刷再版。不難想見,它肯定引發過關於型別定義的爭吵,就跟現在的國內幻想文學圈子裡時不時就爭上一輪“什麼是科幻奇幻魔幻玄幻”一個樣。不過大部分讀者都不介意它在分類學上該如何定義,於是很多作者也開始放手寫這類界線模糊,統稱為“幻想文學”的故事。

這個系列的影響也不僅僅侷限於文學方面:風靡世界的龍與地下城(簡稱DND)桌面角色扮演遊戲就借鑑了它的魔法設計。其創始人加里·吉蓋斯'GaryGygax'在第一版的《城主指南》上明文寫有給規則設計帶來深刻影響的作品“《靈界之眼》、《瀕死的地球》等等”。

“瀕死的地球”裡的魔法師並不像哈利·波特那樣一旦會了某種魔法就可以隨時使用,他們必須在施法前做好準備,翻閱法術書或卷軸“將咒語烙入腦中”。咒語一經施用就從腦海裡消失了,如果要再用,就得重新記咒語。各人因能力的不同,可記住的法術數量和等級還不一樣。比如瑪茲瑞安可以記下六個法術,而圖亞安只能記下四個。玩過像《博得之門》這類DND遊戲的人都知道,遊戲裡法師施用法術就跟前述的情況一模一樣。DND核心規則裡“創造者名字”加“魔法效果”的法術命名方式可能也是借鑑如“梵達爾的潛行斗篷”這樣的咒語名,規則中的“稜鏡七彩噴射”則是從小說中直接搬來。高階法師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半位面這樣的設定也是參考了《圖亞安》裡面提到的潘德魯姆的安貝隆。當然,瀕死的地球有同名的桌面扮演遊戲,有獨立的遊戲規則,小說中的人物都會作為NPC出現。

萬斯創造的另一個標誌性的幻想世界則是里昂尼斯。這個系列的三本書——《桑德朗的花園》、《綠珍珠》和《馬道克》——在1983年至1989年間陸續出版,萬斯在奇幻寫作方面雄心勃勃的大膽嘗試於此達到了頂峰。他從二十億年後的地球一下跳回到中世紀的英國,把筆尖落到了亞瑟王時代英吉利海峽中一個叫里昂尼斯的小島。在“瀕死的地球”中隱含的童話元素在這個三部曲裡就明顯多了:壞心眼的繼父繼母、狸貓換太子的橋段、失散的王子、仙子的魔法、危境中的孩子,還有會跳舞的貓。與“瀕死的地球”相同的是,里昂尼斯也有陰暗的潛流,死亡、痛苦、人性的陰暗面從來不曾在故事中消失。許多人愛慕虛榮、不安好心,覷覦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許多人結局悲慘,好人不得好報。不過,跟大部分童話一樣,最後結局總是邪不勝正,坐上王座的總是正統的國王與王后。最後結果雖然是猜得到的,但其過程總是一波三折、出人意表。

◆戰史畫卷

1958至1973年間,萬斯寫過不少關於戰爭與革命的故事,講述它們的起因和過程,描繪這種特殊時期裡一些人物的個人遭遇。《永生》'ToLiveForever'與《保的語言》中有少數這類片段,真正使之得到展示的是由一箇中篇和兩部長篇組成的戰史畫卷。

《奇蹟創造者》'TheMiracleWorkers'、《龍主》和《最後的城堡》以優雅而簡潔的方式講述了一場殖民衝突。人類捨棄科技追求魔法,並自負地稱自己為“奇蹟創造者”。但是當外星殖民者到來時,人們發現魔法對這些天生擅長生物戰的敵人毫無用處。為了保證自己的生存權,人類得改變戰術,而且他們的確做到了。《龍主》的故事背景則是兩派異星龍族間的戰爭。它們可以隨意變形,成為效率極高的戰鬥機器。可它們竟然還打算為了同樣的目的豢養人類,結果發生了出乎意料的事。《最後的城堡》發生在人類戰勝之後,意圖定居在地球的人們本來以為這裡近乎荒廢,沒想到他們的異星僕役們早就把這顆星球當作了自己的家園。為了開除它們的“球籍”,人類發動了斬盡殺絕的滅族戰爭。儘管很有些說教腔調,但萬斯對人類功利性的敏銳洞察力與其優美的文筆還是讓《最後的城堡》同時拿到了雨果獎和星雲獎。

人類功利性的一面在與《最後的城堡》同年出版的《藍色世界》'TheBlueWorld'裡得到了更好的展示。故事一開篇就寫人們對最近海難事件的種種猜測以及他們過於樂觀的估計,又描繪了一群強烈要求除掉海怪的人。這些人因為土地短缺而只得住在巨型海中花朵裡,飽受海怪的侵擾;可他們的合理要求卻遭到了教會的阻撓。萬斯分析了外來威脅、內在鎮壓與教會順從態度之間的關係。

◆田園牧歌

萬斯成熟期的作品幾乎都在講述他的理想國:吉安河區'Ga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