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部分

說道:“然,貧道以為州郡學可以設立三年制,一旦學子學到第三年,必須參加考試,這種考試陛下可以理解為科舉,但考的內容就是他們以往所學過的所有知識。考不上的可以放緩一年,兩年時間,但是最多不要超過三年,因為這樣一來學子們的年紀已經有了二十左右,勢必要去為了自己為了家庭打拼了,再次考下去依舊是浪費錢財和時間而已。同時也可以給學子們造成危機感。更加努力的去學習。”

“那國子監學習什麼呢?”聽著黃俊明的言論,李世民覺得愈發的可行,很多士子屢試不中,最後耗盡了家財窮困潦倒而死,或者在他們晚年考中了,但也是與國用處比較小,有那個時間還不如去打拼,起碼會吃穿不愁。

“貧道所想,國子監可以分為這麼幾類去學習,師學,貧道剛剛解釋過就不在多說。算學,專門培養算學出眾的人,畢竟國家大事小情都需要作以統計,只有瞭解具體的資料才能夠更好地去掌控,律學,研究我大唐法律,懂得法律程式的操作。國學,也就是儒家典籍,道家典籍書法、繪畫、歷史等等,專門的學術類學生,工,專門的技術類學生,沒準時間一長他們會研究出比貧道所制的威力更大的**呢,就算不能也要革新現有的一些用具,其主旨就是讓大唐人手中的用具更好用,或者精於建築等等,建橋修路搞水利,技術革新的專門人才。農,專修農事研究怎樣才能使我大唐的農作物產量高。經濟,研究怎樣才能使國家更富裕。兵,培養我大唐中低層的軍官。”

李世民被黃俊明的這一套說辭可是震驚的很,聽黃俊明這麼一說,李世民似乎覺得這國子監涵蓋了所有的部門,就拿六部來說:吏部,精於算學的可以統計官員人數;戶部也是需要算學精通的人;禮部,只要精通國學就能聖人;兵部,那自然是兵學所要做的事情;刑部,律學;工部就是工學,完全涵蓋了政府所需要的所有的人才,而師、農、經濟又是國家不可或缺的基礎型人才,這樣一來每個人專精一面,肯定比只讀四書五經培育出來的人才要好得多。但是李世民也發現了這個國子監出來的學生也只能是在各個政府部門中得到比較低的職位,難道弘文館出來的學子就是來管理這些國子監的學生的?沒等李世民開口發問,黃俊明繼續說道。

“而且,貧道覺得在國子監就設就讀時間了,但是每個人都有四年的時間來學習國子監的知識,四年之後開始考試,考試透過者由國家准許結業,安排到各個衙門當中,考試不透過者則勒令重修,直到透過為止,同樣的考試透過之後,進入衙門的那些學子,可以和現在的官員一樣,按照功績進行升遷。同時學子們在被國子監准許結業之後,可以參加弘文館的考核,當然弘文館的考核更深入些,更難些,弘文館所學的東西是在國子監的基礎上的更深化,同時學習管理,怎樣管理下屬,弘文館學子在結業之後分配至各個高階官員手下擔當副手,接觸政事。如此一來我大唐高中低層的官員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產生了。”

“此法大善!”李世民現在可是喜笑顏開,自己現在的這幫臣子自己相信,可是幾十年之後這幫人都老去,新晉的官員能否做好,李世民可是不敢保證的,畢竟歷史上這種情形太多了,每個朝代的開國君主和開國功臣大多數都是才華橫溢一心為國,幾十年之後慢慢的都變得庸碌並且自私自利起來導致國家滅亡。現在如果實行了這種學制,不用擔心官員沒有才華,也不用擔心官員不愛國,黃俊明都說了從小就進行愛國教育和思想教育。這個法子是在是好。對於國家可是一個長久有利的事情。

李世民現在可是覺得黃俊明每一次與他相見都能給他新的感官,私下裡他甚至在想是不是以後再見黃俊明的時候要在身旁留下一個信得過的人對黃俊明的每一句話都記錄下來呢?雖然平日裡也有記錄自己一言一行的人員,可是李世民每次和黃俊明見面都是單獨的私下裡的,畢竟有些東西傳出去可是要引起軒然大波的。

152 於國有利

黃俊明甚是無聊的把玩著桌上的一個精雕細緻的石杯,靜靜的等著李世民琢磨清楚,哪成想,李世民根本就不是在想更改學制的問題,而是在想是否下次在下次和黃俊明相見的時候找人記錄,至於學制的問題李世民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只要是於國有利就是好的,但是找人記錄的話什麼人都沒有自己人好,最後思來想去也就是我們的長孫皇后可以勝任了。

“仙師,一會朕將房玄齡,杜如晦叫來,咱們一起在仔細的制定以下具體細節?”李世民總算是回過神來。向著黃俊明試探的問道。

黃俊明對這事可不感興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