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3部分

楊國華老人說:您真是一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之人。我想從另一角度提出問題,不知您是否深入思考過。

國民黨開始出來了8架, 有兩架中途故障返航,晚上亮相的五個中有

沒有這兩個人?國民黨曾派艦船飛機前往出事地點救護,會不會把人撈上

來了再於晚間曝光?會不會確實沒有擊落,而是擊傷?把對方想的更卑鄙

一點,會不會找了兩個替身濫芋充數?總之,不能排除臺灣在玩“障眼法”。

所以, 臺灣報道有5人露面,我們仍然相信和堅持我方的判斷。當然,作

生意到底虧了多少隻有自己最清楚,“雙十”空戰臺灣方面的真實損失,

怕只能恭候臺灣有知情人出來講大實話了。

採訪完成,我以為應該指出的是,繼續考證1958年“雙十”空戰的軍事結果,完全不會動搖杜鳳瑞在人民空軍中傳奇英雄的形象與地位,因為人們敬重他紀念他,是他在生死存亡的臨界所表現出來的氣概與膽魄,而並非他究竟擊落了一架還是兩架敵機。

在空14師榮譽室,我看到了杜鳳瑞唯一一張生前照,佩戴少尉軍銜的他,矮矮胖胖,貌不驚人,一副農家子弟的誠實憨篤樣。“簡介”告訴我,他祖籍河南方城,家境貧寒,童年命運悽慘,曾兩次被賣掉,當過流浪兒,乞食為生,10歲給地主作小長工仍不得溫飽; 1948年3月15歲時參加解放軍,作戰勇敢,當過司號兵,1951年被選送學飛,1955年以較好成績分配到作戰部隊。從一個識字不滿三百的文盲到把一架現代化飛機弄上天去, 到把飛行時間是其3倍的張乃軍打落天庭,其間克服的困苦坎坷可想而知,其人超越自我戰勝艱險的品格凸顯無遺,正是這一點,使得那張極普通的遺照具有了令人怦然心動油然起敬的穿透性魅力。

榮譽室前廣場,立有杜鳳瑞全身塑像。部隊長封上校說:每年新飛行員要到這裡講傳統,新黨團員要到這裡宣誓,先進模範人物要到這裡頒獎授勳,老戰士退伍要到這裡獻花。儘管杜鳳瑞這個名字社會上已少有人提及了,但在我們部隊依然如雷貫耳,幾十年了,他始終是凝聚部隊軍心士氣的一面旗幟。一個部隊,只有珍惜自己的光榮史,才會有燦爛的未來。

凝望塑像良久,感受自五內中升發:杜鳳瑞早已從一尊有血有肉的軀體抽象為一種精神演化為一種象徵,熔鑄為這個部隊乃至整個空軍靈魂的一部分。

“雙十”空戰後,臺灣飛機一般不再接近距大陸岸線20公里內範圍,並逐步退回到海峽中線臺灣一側。杜鳳瑞和他的戰友們終於使臺灣認識到,以意志、決心和忠貞建築而成的“米格牆”,難以逾越。

第十四章 兩國三方演義

毛澤東把炮彈打出之後,問:炳南在華沙還要不要見他的美國同行呀

/王炳南臨行前夕,收到周恩來一封親筆信/蔣介石已有吩咐:要多

叫美國記者提問, 我有許多話要對美國講/10月1日,北京和臺北同

時有會/一整天,毛澤東足不出戶,不批公文,不接電話,不見客,

在書房裡踱步、靜坐、吸菸、喝茶/蔣介石拿到文稿,連讀數遍,說:

這不是彭德懷寫的/一家遠在南洋的報紙,居然拿到了北京的保密櫃

鑰匙/毛澤東壓住《再》文不發,而重新改寫了一篇不大合乎參謀業

務教程的國防部《命令》/老朋友的表現確實不夠好,而美國的表現

又有點“太好”了/毛澤東個性,一旦話離了口,火箭也追不回/如

此尊貴的客人在臺活動三天,報刊上竟不見一張合影照/美駐臺“大

使館”丟失兩份絕密檔案,披露出驚世內幕/毛澤東一生筆不離手,

撰文無數,但很少對自己的文章發表議論,這次是個例外

1

8月末的華沙, 陽光撫媚,風使人醉。王炳南大使興致勃勃攜若干同事驅車去郊遊。華沙城外,有一片片翠綠的小樹林和織毯般平展絨茸的原野,讓人神清氣爽,寵辱皆忘。眾人正坐在一起談笑、聚餐,機要秘書送來了外交部的一份特急電報,說北京有要事相商,請王大使火速返回。

大家紛紛猜測,什麼事,如此緊急?

王炳南起身,笑道:各位繼續盡興,我先回去了,告辭告辭。他心裡在想,這麼緊急,只能與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的事情有關,大概黨中央、毛主席又有什麼新的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