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頭的攻擊,然後藉著回力予以反擊,通常是一挖人胳膊接著穿掌,給後手進攻開啟路徑,而在一挖的時候,後手先已經出去了,急計並進,所謂開門。
合在六開法裡,實際是個“抱”字。抱為抱肘,抱肘有三,抱頭亡,抱肘傷,抱身摔。
實際裴秋實用反,應該說是用活了,他是順手撥簧的變化,打出了旱地乘船的勁,也就是最後一擊。這個顧名思義,走一個整體橫撐的力,不過是用在掌根。通常乘船是下撐,絞人手臂,推擠人胯。胯為根本,胯不正則身不正,一推可破敵進勢。但無論上下,用指尖與用掌根,這個勁力的區別才是區分招式的根本,也是定拳勁的要點。高點低點是隨機應變。
出招講究迎門三不過,“啪啪啪”走人,練時有規律,用時怎麼組合都行,只是講敘的時間,可以順著找一找。
因而招打沒打成,關鍵是這勁力打沒打沒出,空有外形,就是花架子了。此時裴秋實將這撐勁用在了上撐脖,開掌開路,這殺傷性就大了,但作用不減。這就是快彈與撐頂所謂劈掛參八極的組合。
實際就是一掩手一翻手,小架收式,搜襠摑耳歸中堂,那一摑。
獅子張口就更有意思了,本來在小架套路中這只是個過渡動架為八極拳的基本套路,獅子張口為開弓式的一箇中間動作,兩手上下對扣懷中,然後反轉陰陽,下手變上手,斜開一拳,漸漸抻遠。練時展筋,用時本是個小纏,金絲纏腕之類的小玩意,兩手開張,守株待兔。用在主動鎖人脖子,就是合了單招裡的金龍合口的變式了。
稱作二郎捆人的時候,動作一樣,但是另一個用法,打得叫仙人大照鏡。怎麼個照鏡,這次沒打出來。
在裴秋實的活架體系裡,實際這一套都可歸於“穿袖挽袖”二法。
不管那個了,反正此時馬登科已是落入虎口了,受制於人只能任憑處置。短短時間,就傷人三條,裴秋實有點玩過頭了。
(一次出現了太多說辭,可能專業的朋友有些不適應。這個得說明,確實是很多的名堂合到一起了,總不能把譜排頭一遍。)
………【第二十二章 金龍合口抱摘盔】………
金龍合口抱摘盔
臺上臺下都沉寂了,鴉雀無聲。就等著看裴秋實怎麼辦了。結果很明顯,只要裴秋實兩手做出那個開弓式來,馬登科的脖子就給擰斷了。扣成這樣,誰也救不了,翻手就要命。
臺下有個夥計興奮起來,就是先前在虎口擂上滑不溜秋能摔閃跤那怪鳥。這招讓那個他學著了。
切頸沒什麼,抹眉也沒什麼,摘盔也沒什麼,但好幾樣合在一起,並且時刻走撐頂破壞對方對方中心,這就有意思了。
摘盔手實際很多種,手拉腳踢別後腦的,有捆手託頜抓頭的,有背後勒頸折脖頸的,也有直接抹眉毛壓天靈蓋的。
但大多成招,靠得是身快手快,往往打得是一個空蕩。一旦遇到防禦周全的,很多拳師反而無從下手了,只能走場抱門鎬,引手接手。
而實際以霸王頂門起手,就是逼得對方給這個機會。抹眉毛跟託下巴都是一個路線,一個勁,為什麼會出來兩種情況,是託下巴管用還是抹眉毛順手,這裡邊就有道道了。
抹眉的,不管前手抹還是後手搓,在形意裡只是個劈拳的變招,這個法子要始終含著的,順手就來,這叫雲遮日月,不需要非得怎麼怎麼樣。抹眉有好處,就是可以毀人五官,而且不受牽絆,打完就完了,不用糾纏,順手就是下一招。
為什麼要抹到天靈蓋,而不是捂人鼻子或者毀人眼,因為這一手不是硬拉硬搬將人別倒就算了,倒了還可以爬起來的。而是一壓天靈蓋,後脖頸受力,人不倒,脖子先斷了,不得不倒,拉著他是怕他倒了失了這效用。
所以用指頭的勁勾一下就行了,所以這一種往往是以弱勝強,算是打人要害,特別小個子打大個子,不抹都不行。為什麼?
就說託下巴的,說是容易,下巴還比天靈蓋低。而實戰不是對練,他沒那麼老實。只要對方一掙扎,胳膊一撐,很可能就失去這個機會了。所以託下巴的,往往是以勢壓人的,身高體健的,他有裡手託,一託下巴的同事一個扣步就上人身後了,即使不上人身後,他胳膊那麼長也摟著人脖子了。
人跟動物一樣,脖子給人咬著了,也就夠嗆了。說是這麼破那麼破,那羊被狼咬著的時間也這麼想呢,有幾個出來的?太突然了,要防患於未然。
就跟方才二袁走拳,在臺子上竄來竄去感覺挺熱鬧,實際都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