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甚禮之,賜甲第一區及莊田等。保定中,授平州刺史。

天和三年,進位大將軍。四年,詔遷哲率金、上等諸州兵鎮襄陽。五年,陳將章昭達攻逼江陵。梁主蕭巋告急於襄州,衛公直令遷哲往救焉。遷哲率其所部守江陵外城,與陳將程文季交戰,兵稍卻,遷哲乃親自陷陣,手殺數人。會江陵總管陸騰出助之,陳人乃退。陳人又因水泛長,壞龍川寧朔堤,引水灌城。城中驚擾。遷哲乃先塞北堤以止水,又募驍勇出擊之,頻有斬獲,眾心稍定。俄而敵入郭內,焚燒民家。遷哲自率騎出南門,又令步兵自北門出,兩軍合勢,首尾邀之,陳人覆敗,多投水而死。是夜,陳人又竊於城西堞以梯登城,登者已數百人。

遷哲又率驍勇捍之,陳人復潰。俄而大風暴起,遷哲乘暗出兵擊其營,陳人大亂,殺傷甚眾。陸騰復破之於西堤,陳人乃遁。建德二年,進爵安康郡公。三年,卒於襄州,時年六十四。贈金州總管。諡曰壯武。

遷哲累世雄豪,為鄉里所率服。性復華侈,能厚自奉養。妾媵至有百數,男女六十九人。緣漢千餘里間,第宅相次。姬人之有子者,分處其中,各有僮僕、侍婢、奄閽守之。遷哲每鳴笳導從,往來其間。縱酒飲宴,盡生平之樂。子孫參見,或忘其年名者,披簿以審之。

長子敬仁,先遷哲卒。第六子敬猷嗣,還統父兵,起家大都督。建德六年,從譙王討稽胡有功,進位儀同大將軍。遷哲弟顯,位至上儀同大將軍。

楊乾運,字玄邈,儻城興勢人也。為方隅豪族。父天興,齊安康郡守。乾運少雄武,為鄉閭所信服。弱冠,州闢主簿。孝昌初,除宣威將軍、奉朝請,尋為本州治中,轉別駕,除安康郡守。大統初,梁州民皇甫圓、姜晏聚眾南叛,梁將蘭欽率兵應接之。以是漢中遂陷,乾運亦入梁。梁大同元年,除飄武將軍、西益潼刺史,尋轉信武將軍、黎州刺史。太清末,遷潼南梁二州刺史,加鼓吹一部。

及達奚武圍南鄭,武陵王蕭紀遣乾運率兵援之,為武所敗。紀時已稱尊號,以乾運威服巴、渝,欲委方面之任,乃拜車騎將軍、十三州諸軍事、梁州刺史,鎮潼州,封萬春縣公,邑四千戶。時紀與其兄湘東王繹爭帝,遂連兵不息。乾運兄子略說乾運曰:“自侯景逆亂,江左沸騰。今大賊初平,生民離散,理宜同心戮力,保國寧民。今乃兄弟親尋干戈。取敗之道也。可謂朽木不雕,世衰難佐。

古人有言‘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又云‘見機而作,不俟終日’,今若適彼樂土,送款關中,必當功名兩全,貽慶於後。“乾運深然之,乃令略將二千人鎮劍閣。又遣其婿樂廣鎮安州。仍誡略等曰:”吾欲歸附關中,但未有由耳。若有使來,即宜盡禮迎接。“會太祖令乾運孫法洛及使人牛伯友等至,略即夜送之。乾運乃令使人李若等入關送款。太祖乃密賜乾運鐵券,授使持節、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侍中、梁州刺史、安康郡公。及尉遲迥令開府侯呂陵始為前軍,至劍閣,略即退就樂廣,謀欲翻城。恐其軍將任電等不同,先執之,然後出城見始。

始乃入據安州,令廣、略等往報乾運。乾運遂降迥。迥因此進軍成都,數旬克之。

魏廢帝三年,乾運至京師。太祖嘉其忠款,禮遇隆渥。尋卒於長安,贈本官,加直巴集三州刺史、尚書右僕射。

子端嗣。朝廷以乾運歸附之功,即拜端梁州刺史、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

略亦以歸附功,拜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頻從征討。建德末,位至開府儀同大將軍,封上庸縣伯。樂廣亦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安州刺史,封安康縣公,邑一千戶。

扶猛,字宗略,上甲黃土人也。其種落號白獸蠻,世為渠帥。猛,梁大同中以直後出為持節、厲鋒將軍、青州刺史,轉上庸新城二郡守、南洛北司二州刺史,封宕渠縣男。及侯景作亂,猛乃擁眾自守,未有所從。

魏大統十七年,大將軍王雄拓定魏興,猛率其眾據險為堡,時遣使微通餉饋而已。魏廢帝元年,魏興叛,雄擊破之,猛遂以眾降。太祖以其世據本鄉,乃厚加撫納,授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加散騎常侍,復爵宕渠縣男。割二郡為羅州,以猛為刺史。令率所部千人,從開府賀若敦南討信州。敦令猛別道直趣白帝。所由之路,人跡不通。猛乃梯山捫葛,備歷艱阻。雪深七尺,糧運不繼,猛獎勵士卒,兼夜而行,遂至白帝城。刺史向鎮侯列陣拒猛。猛與戰,破之,乘勝而進,遂入白帝城。撫慰民夷,莫不悅附。譙淹與官軍戰敗,率舟師浮江東下,欲歸於梁。猛與敦等邀擊,破之。語在《敦傳》。師還,以功進開府儀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