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萬盛公司那邊出版佳績,不但鬧的臺灣滿城風雲。
事實上,訊息反饋到香港,也在此引發了出版界、文化界震動。
這年頭,一心求名留青史的傳統文人已經很少,當今小說界的那些作家們,本質與電影行業的演員、流行音樂行業的歌手沒有區別。
小說作家,主流的想法,還是崇拜發行量的!
一個作家的發行量,僅僅是稍微的優秀,並不會被人尊敬反而招惹妒忌。但是如果一個作者的發行量逆天,登上別人不可能企及的高度,那麼整個行業的輿論風向,將會從妒忌變成崇拜和仰視了!
在商業社會,唯發行量為尊是出版行業的必然!
在香港、臺灣,這個資本主義盛行的地區。
早在60年代,武俠小說盛行的時候小說家的地位,就是以發行量多寡排行了!
金庸、古龍、梁羽生之所以被崇拜,很大因素是因為他們小說的發行量達到驚人的數字。
現如今,《大唐雙龍傳》才短短几個月,就創下了港臺兩地出版佳績——香港發行量15萬冊,臺灣發行量超過20萬冊!
也就是說,張少傑單冊書的銷售已經超過了35萬本了!
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書能賣的這麼好,今後還會一版再版不斷的重複出版發行。將來,張少傑的書,最高紀錄將會是多少,已經沒有人隨便敢猜了!
事實上,現在已經很少有人把張少傑看成新銳作家了,也很少有人僅僅把張少傑的成功看成運氣好了!
運氣好,解釋不了《武俠與歷史》上連載紅了,《明報》上連載也廣受歡迎,香港發行的實體書單冊最高發行量超過15萬冊,臺灣那邊才短短的一星期時間發行量就突破了20萬冊!
驚人的銷售數字,已經明確顯示出,張少傑就是傳說中的實力派啊!
已經有媒體在吶喊——“這不但是武俠小說行業的奇蹟,更是華語出版行業的奇蹟!”
當然,內地的出版行業,被一些港臺的媒體無視了。
中國內地,在改革開放之後,圖書發行,雖然瘋狂!黑格爾的哲學書,也能賣幾百萬冊!隨便什麼三流詩人出版的詩歌,也能賣個幾十萬本!《三國演義》、《西遊記》這類的傳統古典小說,在這個年代,是能夠銷售數千萬冊的!
但是,內地還是沒有版權保護相關的意識。各大出版社,隨意的把國內外的名家作品排版、印刷、出版。
這個年代,國內的一些作家,出版一本書也許還能夠領取幾百元的稿費。而海外的作品,被翻譯過來,國內的出版商是不會給原作者半點稿酬的!
相對於內地出版界混亂的環境而言,港臺出版市場,才是此時華語通俗小說的主要市場。因為,這個市場會按照版權法律,支付給作者稿酬。
萬盛那邊傳來出版佳績,張少傑也就鬆了口氣。
因為,臺灣萬盛公司那邊每出版一集,張少傑可以穩定拿到50萬港元的版稅。
如果,萬盛出版的第一集就鉅虧了,想必後面的合作,也就會無疾而終。張少傑可不想失去這麼瘋狂賺錢的“金飯碗”。
因為臺灣發行的《大唐》第一集,還算順利。所以,萬盛已經將這一集出版的100萬港元固定分成費用,打到了玉郎國際公司的賬戶上。黃玉郎與張少傑合作愉快,又一次五五分賬,各自瓜分50萬港元。
因為有這麼一大筆進賬,所以張少傑的財務狀況空前好轉!
此時,張少傑銀行存款有55萬港元,另有100萬元的“漢美企業”的證券資產。
剛買的81平米的住房單元市價已升到50萬港元!
如此算來,張少傑也算是一名百萬富豪了!
財富不斷的增長,讓張少傑開始有點野心勃**來。
在81年溫瑞安沒來香港之前,張少傑可以憑藉著《大唐雙龍傳》可以穩坐香港第一暢銷作家的寶座。
港漫方面,壟斷香港漫畫業的黃玉郎和張少傑正是關係密切。而未來的漫畫巨頭馬榮成,在張少傑有意的拉攏下,越發的對張少傑有好感。如果馬榮成的合同到期,張少傑吆喝一聲,馬榮成多半會投靠張少傑的!
以小說作為基礎,進一步向整個娛樂、acg等等各種和文化相關產業發展,弘揚中國文化、發展香港的文化影響力,這是張少傑的理想。
現在,除了小說、漫畫等等文化產業的基礎、邊緣地帶,張少傑已經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