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4部分

並實行中國共產黨提出之‘三三制’。

為保證共產黨員參加各級競選之候選人名單中及政府機關中不超過三分之一起見,同意共產黨員如超過三分之一時,其超過者自行退出。”華中其他抗日根據地也按不同情況,對各地鄉村基層政權自下而上地進行選舉,實行民主改選,廢除封建保甲制度,吸收抗日分子參加政權。在縣以上召開參議會,按“三三制”原則建立抗日的各級民主政權。

抗日根據地普遍實行的“三三制”政策,是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基本方針在政權問題上的具體體現,這一政策從政治上調節了根據地各階級、各黨派的相互關係,鞏固和發展了根據地人民的抗日團結,促進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為敵後抗戰渡過極端艱苦的階段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礎。

二、精兵簡政

“精兵簡政”政策是抗日根據地面臨嚴重的物質困難的情況下,為減輕人民負擔,切實愛護節省根據地的人力、物力、財力等戰爭資源,鞏固抗日根據地,堅持長期抗戰的一項重要政策。“精兵簡政”是黨外人士李鼎銘先生於1941年11月在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第一次會議上首先倡議的。李鼎銘等的提案指出:“軍事政治之建立,必須以經濟力量為基礎。在今日人民困苦,資源薄弱之狀況下,欲求不因經濟枯竭而限制軍政發展,亦不因軍政發展而傷害經濟命脈;惟有政府徹底計劃經濟,實行槽兵簡政主義”,“在財政經濟力量範圍內和在不妨礙抗故力量條件下,對於軍事應實行精兵主義加強戰鬥力,以兵皆能戰,戰必能勝為原則,避免老弱殘廢濫竽充數等現象。對於政府應實行簡政主義,充實政府機構,以人少事精,勝任職責為原則,避免機關龐大,冗員充塞,浪費人力、財力等現象。”'西北五省區編纂領導小組、中央檔案館:《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