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5部分

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越千玲一字不落的說。

“就是說下一個數字就隱藏在遺詔裡,可是什麼意思呢?”顧安琪詫異的說。

我口裡一直反覆念著文字,慢慢搖著頭說。

“惹天仇……不是遺詔裡的內容,是時間,是朱元璋立遺詔的時間!”

“朱元璋立遺詔的時間是洪武三十一年。”越千玲想了想忽然大聲說。“是七,這個數字是七,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整好七十歲!”

蕭連山率先小心翼翼的踩到刻有七的分格里,果然安然無恙。

大家看見對面的石門已經觸手可及,臉上都露出欣喜的表情。

最後一句文字是也有清光遍九州。

和其他六句不一樣的是,這一句單獨的刻在一面牆上,可見這一句非比尋常。

“為什麼偏偏把這一句單獨刻出來了?”顧安琪不解的問。

“因為這一句和之前六句是不一樣的。”越千玲很肯定的說。

“千玲,有什麼不一樣?”蕭連山問。

“之前六句都和朱元璋一生有關,可這一句並沒關係,甚至不是朱元璋所寫!”

“不是朱元璋寫的?既然不是他寫的怎麼會刻在這裡?這句誰寫的?”蕭連山一連問了三個問題。

“這是元太子的新月詩。”秋諾心平氣和的說。“他是元朝最後一太子,在被明朝推翻後,成為北元帝王,就是後來的元昭宗。”

“朱元璋修建明十四陵,怎麼把敵人的詩刻在這裡?”顧安琪意外的問。

“秋諾,這元太子什麼來歷啊?”蕭連山也追問。

“元昭宗在政治上沒什麼太大的建樹,好佛法和書畫,他的漢文化功底頗為深厚,除能寫一筆瀟酒遒勁宋徽宗體書法外,還會做漢詩,其詩大多散軼不存,現在流傳下來只有一首《新月詩》。”秋諾說完把新月詩背出來。

昨夜嚴陵失釣鉤,

何人移上碧雲頭。

雖然未得團圓相,

也有清光遍九州。

“既然朱元璋把這首詩其中一句刻在這裡,要搞清楚他的用意,先要明白這首詩的意思。”越雷霆回頭看看越千玲。“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供你讀到博士,現在也該用用了,呵呵,給爸解釋解釋,這詩啥意思。”

“雖然未得團圓相,也有清光遍九州,這句的寓意很明確,雖然大元帝國作為全中國的統治政權已經失統,但是新月的清光遍九州,北元政權仍自稱為大元,在北方草原和東北地區,以及西南的雲南地區,元朝的統治還在繼續。”越千玲不慌不忙的回答。

“這詩很有帝王之氣,可要是落在朱元璋的面前,這可算是大逆不道的反詩啊,朱元璋怎麼會容忍這樣的詩,還刻在這裡。”顧安琪大為不解的問。

九宮格走到現在,所有的人都站在刻有七的分格里,從留下來的文字看,只需要一步就能走出去,現在面前可以走的一個是二的分格和九的分格。

就是說這句話裡隱藏的數字不是二就是九。

我一直默不作聲,越千玲想了想說。

“朱元璋一生有三大遺憾,一是沒傳國玉璽,二是沒招降王保保,這三就是寫這詩的元太子,朱元璋一直認為沒有抓到元太子就不代表元朝真正滅亡,天無二日,北元一直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大患。”

“可不可以這樣想,朱元璋把元太子的詩刻在這裡,用意其實很簡單,就算元太子苟延殘喘,可依舊是亡國之君,朱元璋要讓他守護自己的明十四陵,看著自己的大明朝壯大直至最後消滅北元。”秋諾深思熟慮的說。

“我也是這樣想的,朱元璋此舉可能完全是一種警示,天下並未統一,還有一個北元蠢蠢欲動。”越千玲點頭說。

“天下並未統一……有兩個政權!”顧安琪欣喜若狂的說。“是二!最後一句話隱藏的數字是二!”

“對啊!兩分天下,真是二!”越千玲也恍然大悟的笑起來。

蕭連山聽見隱藏的數字被破解,抬起腳正準備踩過去,發現我忽然一把拉住他,我一步跨到刻有九的方格里。

推測出來的數字應該是二,看到我站到九的方格里,越千玲她們頓時驚慌失色。

想阻止已經來不及了,可沒想到,過了一分鐘我竟然安然無恙。

“呵呵,我就知道不是二,是九才對?”

“為……為什麼是九?”越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