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卻被大臣們阻止了,
大臣們為耶律延禧詳細的分析了目前的嚴峻形勢,咱們剛剛丟了上京道,實力大損;金軍正在上京及東京對咱們虎視眈眈,隨時都可能北下進攻咱們;耶律淳既然敢稱帝,自然是早有準備,據說不但他的南京道大軍已經重新回到了他的手中,他還從他女婿鄭臨風那裡又借來了十萬精兵,南京道宮帳軍本就是大遼最精銳、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鄭臨風又是一個擁兵萬,雄霸大宋近一半國土、也是最富饒國土之人,他隨時可以為耶律淳源源不斷的物資與兵力支援;而咱們的總兵力也只有不到四十萬人,而且物資極為匱乏,士氣也非常低迷;從綜合實力上來說,耶律淳其實已經勝過了咱們,所以,他現在不來進攻咱們,咱們就燒高香了,若還去主動進攻他,這不是自討麻煩嗎?
耶律延禧一聽還真是這麼回事,卻是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為了洩憤,他下令將中京道與西京道內所有與耶律淳有關係的人全部革職的革職,下牢的下牢,治罪的治罪,可想耶律淳本為宗室皇親,這些年又寇冠諸王、權傾朝野,他的親友、老部下、門生何止成千上萬,這些人中的大部分又著實跟耶律淳的稱帝沒有半毛錢關係,卻突遭此等牽連被治罪,該是何等的冤屈,一時間,中京道與西京道被搞得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這下耶律延禧心中的怒氣總算是稍稍減少了些,他又召集起已為數不多的大臣商量接下來應該怎麼辦,咱們得做點什麼啊,無論是上面的金國還是下面的耶律淳對咱們發動進攻,亦或者更糟糕的他們一起進攻咱們,咱們都會完蛋!
眾大臣絞盡腦汁卻毫無對策,耶律延禧見狀更是大怒,正要發火,卻聽一人高聲道,“臣有一策為主分憂。”
耶律延禧一喜,看向出聲之人卻是一愣,原來說話的人是一個年僅二十的年輕人,叫做耶律東利,
耶律東利也為宗室,從輩分上講是耶律延禧的子侄輩,不過他們家族自道宗時代就已沒落,而他今天之所以能站在這裡議事,除了他在中京有所任職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姐姐是耶律南仙,也就是成安公主,
十年前,夏國皇帝李乾順向遼請婚,耶律延禧當然捨不得把自己的女兒遠嫁夏國,於是就想在宗親內選一適齡女子封為公主再嫁給李乾順,皇帝都不願意,宗室內的其他人當然也不願意,選來選去,就選在了耶律南仙的頭上,因為耶律南仙父母雙亡,只和一個親弟弟耶律東利相依為命,沒有靠山,也沒有其他宗室願意為她說情,
就這樣,耶律南仙被封為公主,遠嫁夏國,當然,作為補償,她的親弟弟耶律東利被賞了一大筆錢財,此後幾經週轉,便來到了中京任職,
耶律延禧只在十年前嫁出耶律南仙的時候見過耶律東利一面,那時候耶律東利也只是個哭哭啼啼拽著耶律南仙衣襟不讓她走,與耶律南仙抱頭痛哭的十歲的小孩子,如今十年一過,已經長大成人,故耶律延禧只是覺得他有點面熟,卻不記得他,
身旁的中京留守趕忙上前低聲為耶律延禧介紹道,他是誰,他的姐姐有是誰云云,
耶律延禧恍然,疑惑的看了耶律東利一眼,不確信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年輕還能有什麼連自己身邊的大臣都想不出來的辦法,。
耶律東利躬身一拜,高聲道,“陛下,十年前,成安公主遠嫁夏國,為遼夏建立聯姻,十年後,臣願再赴夏國,為陛下請來夏國大軍!”
耶律延禧一聽眼中頓時一亮,哎呀呀,自己怎麼把這茬給忘了!
754,東北亂勢(下)
耶律東利認為,大遼與夏國完全有理由馬上建立同盟,
首先,夏國與大遼一樣,是宋國陰謀的受害方,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比大遼更慘,因為夏國皇帝的親弟弟察哥就死在了這場陰謀中。大遼與夏國擁有一個共同的仇敵鄭臨風,以及這個仇敵的幫兇耶律淳。
其次,金國來勢洶洶,夏國難道就不擔心嗎?對他們來說,相比於待在一個已經彼此習慣對方的存在並建立起同盟關係的大遼身邊,從極北蠻荒之地而來,在與大遼的戰爭中表現的極為貪得無厭又反覆無常的金國會帶給他們怎樣的威脅是可想而知的。
最重要的是,夏國的國策也會讓他們同意建立攻守同盟,夏國自建立以來,之所以能在遼宋兩大國的夾縫中生存下來甚至地盤越來越大,除了因為他們仰仗大西北的沙漠戈壁作為天然的屏障,數次拒遼宋大軍於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一直所信奉的"聯遼抗宋"以及"聯宋抗遼"的國策,當遼國威脅到他們,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