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9部分

片廠龐大的物質力量只顯示了希特勒的導演們的貧乏無能。例如漢斯·斯坦霍夫在描寫柯克博士科學試驗的影片《對死亡的鬥爭》中,竟穿插了維也納式的華爾茲舞;在他那部《克魯格總統》的影片中,當約瑟夫·張伯倫和維多利亞女王談話時,則不由自主地採取了那種象木偶戲的美學手法。法依特·哈爾倫也是一樣,他在強寧斯和馮·哈布的協助下拍了《黃昏》一片,歌頌國社黨實業家們的公正無私;而在另一部誇張得令人討厭的影片《猶太人休斯》中,則表現了他激烈的反猶太主義;以後他又小心翼翼地轉向一些較少政治性的題材(如彩色片《金色的城》)。但不久他又回到激烈的反法題材,攝製了《柯爾倍克》一片,描寫1806年戰爭中的一個插曲。這部影片曾於1945年1月“大西洋電影節”期間,在當時已被包圍的法國羅舍爾港上映過。

1943年,在佔領下的歐洲,戈培爾以一部極平庸的、場面極為豪華的彩色片《閔希豪森男爵》來隆重慶祝國社黨電影創立十週年紀念。他為了展示希特勒電影的成就,曾煞費苦心攝製了12部影片,企圖在藝術價值上堪與過去德國一些成功的作品相媲美。可是,戈培爾這一企圖顯然失敗了,因為他所宣傳的只是要人們支援他的黨,結果給觀眾製造了大批和他的前輩胡根堡的作品同樣惡劣的產品。一切有才能的導演此時都被逐出德國,只有一些平凡的導演享有攝製影片的一切便利,除了海爾摩特·考特納(連他也被納粹懷疑過)以外,德國此時期內沒有出現過一個新的人才。

國社黨焚燬國會的火焰,比義大利的法西斯黨徒進軍羅馬更進一步,毀滅了一個偉大的民族電影。這說明了藝術在完全沒有自由的空氣中是不能存在的。德國電影被納粹主義所扼殺、毒化,它的消失在中歐留下了一片空虛。

第九章 法國的印象派

“印象派”一詞係指20年代德呂克及其友人所創立的一個電影學派而言。這一名詞是亨利·朗格盧瓦首先倡議的,用來表示這一學派和德國表現主義派的異同。我們發現德呂克在他初期所寫的電影著作中已經幾次用過這一名詞,因此予以採用。我們認為這一名詞無論如何要比“先鋒派”一詞恰當些,後一名詞我們將用來稱呼1925年以後的法國電影學派。

佔的優勢曾使我們在1906年到1914年這段期間,可以分到40%、65%、70%、甚至90%的紅利。這種優勢(在1918年)已不再存在了……我們國內萎靡不振的市場被美國電影所吞沒,攝製的影片已不能收回所投的全部資本……我之所以要放棄影片生產和發行,只不過服從經驗的教訓。……可是人們卻指責我,說我毀滅了法國電影。……”: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1914年以前,法國電影在工業上所處的優勢並未為多數金融資本家所瞭解,而它在藝術上的優勢也沒有被一般藝術家們所注意。當歐戰勝利凱旋的行列(萊翁·高蒙曾把它拍成一部天然彩色片)在巴黎愛麗舍田園大街上行進之時,法國電影在工業上的優勢已經讓位給美國了。當時法國電影雖在放映事業上已經衰落,但在藝術上仍能保持優勢。不過法國的大影片公司,由於十年的世界壟斷,已變得麻木不仁,它們寧願犧牲電影,也不願犧牲它們的超額利潤。

查爾·百代曾經很坦白地這樣寫道①:“大戰以前我們所①見《從百代兄弟到百代電影》一書(1940年)。

百代公司在戰爭時期曾發生過困難。攝製工作因總動員而中斷,到了1915年才慢慢地恢復起來,然而這一年公司的借貸對照表上卻首次顯示出虧空的數字。查爾·百代在戰爭爆發後的頭一個冬天就到紐約,他召集了他的公司的債權人開會,以公司倒閉相威脅,迫使他們接受只償還投資50%的條件。伊斯特曼·柯達公司忘記了以往的競爭,答應供給百代膠片。赫斯特對於百代公司的系列影片和每週新聞片的攝製,也給予援助。這位身材瘦長、臉色紅潤、留著棕色濃鬍子的法國人很快地獲得了成功。由於他的努力,1916年,公司的借貸對照表上開始出現了盈餘。

百代公司把美國的“百代交易公司”及“三角影片公司”的影片大量輸入法國。法國觀眾開始對美國影片發生了興趣,而當時法國的影片則由於資金缺乏,質量很平凡。大戰結束以後,百代毫不顧惜公司的過去和將來,將所屬的製片機構,包括“作家及文學家電影協會”、“義大利藝術電影公司”、柏林的“文學社”、倫敦的“百代有限公司”以及紐約的“百代交易公司”,宣告全部清理。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