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方:瀉白散合黛蛤散加減。前方清瀉肺熱,後方瀉肝化痰,合用並加止血藥適用於肝火犯肺的咳血。
常用藥:青黛、黃芩清肝涼血;桑白皮、地骨皮清瀉肺熱;海蛤殼、甘草清肺化痰;旱蓮草、白茅根、大小薊涼血止血。
肝火較甚,頭暈目赤,心煩易怒者,加丹皮、梔子清肝瀉火;痰黃黏稠,咯之不暢加魚腥草、肺形草。若咳血量較多,純血鮮紅,可用犀角地黃湯加三七粉沖服,以清熱瀉火,涼血止血。
3。陰虛肺熱證
症狀:咳嗽痰少,痰中帶血,或反覆咳血,血色鮮紅,口乾咽燥,顴紅,潮熱盜汗,舌質紅,脈細數。
證機概要:虛火灼肺,肺失清肅,肺絡受損。治法:滋陰潤肺,寧絡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湯加減。本方養陰潤肺止咳,適用於陰虛肺熱的咳嗽痰少,痰中帶血,口燥咽乾,潮熱,顴紅等。
常用藥:百合、麥冬、玄參、生地、熟地滋陰清熱,養陰生津;當歸、白芍柔潤養血;貝母、甘草肅肺化痰止咳;白及、藕節、白茅根、茜草止血。
本證可合用十灰散涼血止血。反覆咳血,且咳血量較多者,加阿膠珠、三七養血止血;潮熱,顴紅者,加青蒿、鱉甲、地骨皮、白薇清退虛熱;盜汗加糯稻根、浮小麥、五味子、牡蠣收斂固澀。
(四)吐血
血由胃來,經嘔吐而出,血色紅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稱為吐血,亦稱為嘔血。古代曾將吐血之有聲者稱為嘔血,無聲者稱為吐血。但從臨床實際情況看,兩者不易嚴格區別,且在治療上亦無區分的必要,正如《醫碥·吐血》說:“吐血即嘔血。舊分無聲日吐,有聲日嘔,不必。”吐血主要見於上消化道出血,其中以消化性潰瘍出血及肝硬化所致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最多見,其次見於食管炎、急慢性胃炎、胃黏膜脫垂症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尿毒症、應激性潰瘍)引起的出血。
1。胃熱壅盛證
症狀:吐血色紅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脘腹脹悶,嘈雜不適,或有燒灼感,上腹部疼痛,口臭,便秘,大便色黑,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證機概要:胃熱內鬱,熱傷胃絡。
治法: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代表方:瀉心湯合十灰散加減。前方清胃瀉火,後方清熱涼血,收澀止血,為治療血證的常用方劑,兩方合用適於胃熱壅盛的吐血。
常用藥:黃芩、黃連、大黃苦寒瀉火;丹皮、梔子清熱涼血;大薊、小薊、側柏葉、茜草根、白茅根清熱涼血止血;棕櫚皮收斂止血。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