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質淡,脈細無力。
證機概要:氣虛不攝,血溢清竅,血去氣傷,氣血兩虧。治法:補氣攝血。
代表方:歸脾湯加減。本方補氣生血,健脾養心,適用於吐血,衄血,神疲乏力,心悸氣短,面色蒼白,舌淡,脈細等症。
常用藥:黨參、茯苓、白朮、甘草補氣健脾;當歸、黃芪益氣生血;酸棗仁、遠志、龍眼肉補心益脾,安神定志;木香理氣醒脾;阿膠、仙鶴草、茜草養血止血。
對以上各種證候的鼻衄,除內服湯藥治療外,鼻衄當時,應結合區域性用藥治療,以期及時止血。可選用:①區域性用雲南白藥止血;②用棉花蘸青黛粉塞人鼻腔止血;③用溼棉條蘸塞鼻散(百草霜15g,龍骨15g,枯礬60g,共研極細末)塞鼻等。
(二)齒衄
齒齦出血稱為齒衄,又稱為牙衄、牙宣。以陽明經脈入於齒齦,齒為骨之餘,故齒衄主要與胃腸及腎的病變有關。
齒衄可由齒齦區域性病變或全身疾病所引起。內科範圍的齒衄,多由血液病、維生素缺乏症及肝硬化等疾病所引起。至於齒齦區域性病變引起的齒衄,一般屬於口腔科範圍。
1。胃火熾盛證
症狀:齒衄,血色鮮紅,齒齦紅腫疼痛,頭痛,口臭,或伴有身熱,舌紅,苔黃,脈洪數。
證機概要:胃火內熾,循經上犯,灼傷血絡。
治法:清胃瀉火,涼血止血。
代表方:加味清胃散合瀉心湯加減。前方清胃涼血,後方瀉火解毒,二方合用,有較強的清胃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
常用藥:生地、丹皮、水牛角清熱涼血;大黃、黃連、黃芩、連翹清熱瀉火;當歸、甘草養血和中;白茅根、大薊、小薊、藕節涼血止血。
身熱或煩熱,口渴者,加石膏、知母清熱除煩。
2。陰虛火旺證
症狀:齒衄,血色淡紅,起病較緩,常因受熱、煩勞而誘發,齒搖不堅,舌質紅,苔少,脈細數。
證機概要:腎陰不足,虛火上炎,絡損血溢。
治法: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合茜根散加減。前方滋陰補腎,後方養陰清熱,涼血止血,適合用於陰虛火旺的血證。
常用藥: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丹皮、澤瀉養陰補腎,滋陰降火;茜草根、黃芩、側柏葉涼血止血;阿膠養血止血。
可酌加白茅根、仙鶴草、藕節以加強涼血止血的作用;虛火較甚而見低熱、手足心熱者,加地骨皮、白薇、知母清退虛熱。
(三)咳血
血由肺及氣管外溢,經口而咳出,表現為痰中帶血,或痰血相兼,或純血鮮紅,間夾泡沫,均稱為咳血,亦稱為嗽血或咯血。
咳血見於多種疾病,許多雜病、溫熱病都會引起咳血。內科範圍的咳血,主要見於呼吸系統的疾病,如支氣管擴張症、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炎、肺炎、肺結核、肺癌等。其中由肺結核、肺癌所致者,尚需參閱本書的肺癆及癌病兩節。溫熱病中的風溫、暑溫都會導致咳血,詳見《溫病學》有關內容。
1。燥熱傷肺證
症狀:喉癢咳嗽,痰中帶血,口乾鼻燥,或有身熱,舌質紅,少津,苔薄黃,脈數。
證機概要:燥熱傷肺,肺失清肅,肺絡受損。
治法:清熱潤肺,寧絡止血。
代表方:桑杏湯加減。本方清宣肺熱,肅肺止咳,適用於燥熱傷肺的咳嗽,口鼻乾燥,痰黏帶血,舌紅少津等症。
常用藥:桑葉、梔子、淡豆豉清宣肺熱;沙參、梨皮養陰清熱;貝母、杏仁肅肺止咳;白茅根、茜草、藕節、側柏葉涼血止血。
兼見發熱,頭痛,咳嗽,咽痛等症,為風熱犯肺,加銀花、連翹、牛蒡子以辛涼解表,清熱利咽;津傷較甚,而見乾咳無痰,或痰黏不易咯出,苔少,舌紅乏津者,可加麥冬、玄參、天冬、天花粉養陰潤燥;痰熱蘊肺,肺絡受損,症見發熱,面紅,咳嗽,咳血,咳痰黃稠,舌紅,苔黃,脈數者,可加桑白皮、黃芩、知母、山梔、大薊、小薊、茜草清肺化痰,涼血止血;熱勢較甚,咳血較多者,加連翹、黃芩、白茅根、蘆根;沖服三七粉。
2。肝火犯肺證
症狀:咳嗽陣作,反覆發作性的痰中帶血或純血鮮紅,胸脅滿悶或脹痛,煩躁易怒,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證機概要:木火刑金,肺失清肅,肺絡受損。治法:清肝瀉火,涼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