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形勢失控,就算淳于恩師親自出馬,也未必有用,如果盜匪居多——大家都是江湖人,我或許認識幾個,能為東海王通個話。”
信使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守城的主簿都快急瘋了,不停地派人向鎮北將軍求救,甚至聲稱,實在守不住,就要獻關投降。
東海王真想對著老天罵髒話。
當天傍晚,一行人到達神雄關,守門人也以為這是救兵,雖然看上去人數少點,卻也令人激奮,立刻開門放行,帶他們去衙門面見主簿華報恩。
華主簿正在堂上拜神求佛,佛祖菩薩、三清玉皇等各路神仙的雕像與牌位在書案上排成三行,彼此間相處得倒也和諧。
他不認得東海王,可在這種時刻,任何人只要是從北邊來的,都是救命的神仙,華主簿立刻跪下,迫不及待地將守關職責讓出來。
東海王也不客氣,一腳將主簿踢開,命林坤山帶人到南城門檢視情況,速速回報。
大堂上空空蕩蕩,只有主簿縮在角落裡瑟瑟發抖,東海王同樣又急又怕,但是比主簿要鎮定些,而且他不服軟,面對著眾多的小像與牌位,發出的不是乞求,而是威脅:“保佑我平安回京,少不了你們的香火,我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先把你們砸個稀巴爛。”
或許神仙真怕威脅,很快,林坤山的手下接連送來訊息,南門外聚集的大都是各地盜匪,趁亂聚合在一起,聽說神雄關內糧食多、守城者少,因此跑過攻城,氣勢高漲,卻沒有攻城器械,十幾具梯子還不到城牆一半高度,因此一直沒有發起進攻。
最大的好訊息是,林坤山真的認識其中一位頭目。
東海王大喜過往,立刻授權林坤山與盜匪談判,只要別攔路,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但是不能開啟城門,用籃子將林坤山吊放出去。
“我是皇帝,我是皇帝……”東海王給自己鼓勁兒,突然走到華主簿身邊,又是一腳踢過去,“還不趕快燒香拜神?越多越好,全拿出來,神仙不保佑你,卻保佑我。”
大堂裡很快香菸繚繞,外面的夜色越來越深,東海王心中患得患失,突然想起一件事,急忙跑出去,叫來一名差人,命他去通知北城門守衛,“沒我的命令,不準再給任何人開門。”
差人不明白這道命令的含義,不敢多問,撒腿向外跑去,東海王心焦如焚,大司馬印在他身上,楚軍就算大亂,也會有人前來追討,他絕不能在神雄關停留太久。
一名士兵前來報告,林坤山與盜匪頭目們談妥了,可守城者不肯開門讓他進城,也不肯再度放下籃子,說是怕帶進來奸細。
東海王匆匆向外跑去,在門口又折返回來,揪著華主簿的耳朵,逼他跟自己一塊去南城門。他接受了教訓,只有官印和地位不行,對那些普通將士來說,最管用的還是熟面孔。
夜已經深了,東海王剛到南門,還沒登上城樓,就有人騎馬追來,“北邊又來了一隊楚軍……”
不等這人說完,東海王就大聲回道:“不準開門,無論如何也不準開口,那不是楚軍,他們是……是匈奴人的奸細!”
這樣的謊言維持不了多久,東海王拖著華主簿匆匆上樓,向城外望去,只見官道上佈滿了火堆、火把,周圍影影綽綽也不知聚著多少人,離城門十幾步遠,林坤山獨自站在那裡,手舉火把。
“是韓將軍嗎?”林坤山喊道。
東海王一愣,馬上明白過來,東海王的名號對盜匪們來說過重了些,林坤山這是在保護他,馬上回道:“是我,談得怎樣了?”
“各路好漢願意放將軍過去,只有一個條件。”
“什麼條件?”
“今秋收成不好,又值寒冬季節,各寨無糧,難以為繼,希望能從將軍這裡借點糧食過冬。”
林坤山的語氣好像就是盜匪中的一員,東海王卻只能相信他,大聲道:“等我下去。”對華主簿連踢帶推,一塊下樓,“開啟城門。”
華主簿飽受拳腳,對東海王反而越發順從,立刻下令開門,他的命令對守城士兵有效,城門緩緩開啟,東海王控制住心中的急迫,沒有走出去,而是站在原處,等林坤山進來,不住地回頭張望,生怕有楚軍出現。
林坤山進來了,他本來獨自站在外面,這時身後卻跟著兩個人,東海王一驚,再想下令關門已經來不及了,只能硬著頭皮接待。
林坤山來到東海王面前,介紹道:“這兩位都是當陽山的好漢,人稱……”
一名高壯的漢子粗聲道:“江湖賤名,不足為將軍道,咱們爽快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