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5部分

這個不幸的訊息傳到天京後,洪秀全放聲大哭,率領群臣向西南遙祭。天國臣民,都沉浸在悲哀之中。

俗話說:“福不雙至,禍不單行。”英王殉職後,黃州、九江、巢州、廬州、壽州、蕪湖等許多名城重鎮,相繼淪陷。湘軍異常猖撅,步步向天京逼來,切斷了長江上游供應天京的一切資源,形勢空前嚴重。

洪秀全立即召集文武,商討對策。被降為外交丞相的洪仁殲發言道:“安慶陷落,蕪湖又失,西部大局已為敵所控制;眼下,當務之急是解決糧米來源之事。蘇松、常太一帶,乃魚米之鄉。尤其上海,更是商品廣集之地,為天國所必爭。依臣愚見,必須向東南用兵,才是久遠之策。”天王道:“上海雖好,無奈有洋人擋道,恐怕不易如願。”“怕什麼?”洪仁達說,“洋鬼子也是人。你越怕他,他越欺負你。這次,非教訓教訓他們不可!”軍師錢江道:“事關外交,不能下慎重考慮。最好先跟洋人講明道理,陳說利弊,不要被他們找著藉口。”章王林紹璋道:“軍師之言是也!自古先禮後兵,倘若洋人不通情理,再用兵也不遲。”順王李春發道:“坐等決不是辦法,我看該進兵還是要進兵,等洋人找上門來再說。”

最後,天王採納了李春發的建議。立刻降旨:加封李秀成為真天命太平天國九門御林忠義宿衛軍正掌率忠王之職,統帥全軍,負責攻佔蘇州、福建和上海。

李秀成集中兵力二十萬,洋槍兩萬杆,西洋大炮五十二門,鐵甲兵船十隻,水陸並進,向上海進軍。一路上攻必取,戰必勝,以閃電般的速度攻到上海郊區,佔領了松江、青浦、寶山、嘉定,高橋、蕭塘、王家寺、羅家港等很多重要城鎮。

在上海的中外反動派慌了手腳。一面加緊守城,一面研究對付太平軍的辦法。在英租界的領事館裡,中外反動派正在召開緊急會議。主持這次會議的是英國海軍上將士迪佛立將軍,參加的有英國水師提督何伯、法國水師提督卜羅德、英海軍大佐阿思本和奧倫、海軍少佐戈登,法國水師副將勒伯勒東、法國公使布林布隆,還有從武昌趕來的英國參贊巴夏禮。清政府的官員有江蘇巡撫薛煥、布政使吳煦、道員楊坊,還有從安慶趕來的湘軍代表李鴻章,“常勝軍”華爾也列席了會議。

會議基本上達成幾項協議:在上海,馬上成立中外聯合的“會防局”。由江蘇巡撫薛煥任督辦,英國水師提督何伯任協辦,法國水師提督勒伯勒東任幫辦。這次會議,充分體現了中外反動派的醜惡嘴臉。別看他們之間有種種矛盾,但對鎮壓人民革命來說,他們的利害又是一致的。現在,清政府已經把賣國投降的《北京條約》簽訂了,英、法各國已經達到了要求。所以,他們又化干戈為玉帛,聯合一起,來對付他們的共同敵人——太平軍。

當“金雞獨立老鷹牌”的大座鐘敲響十二下之後,會議才告結束。總指揮士迪佛立最後說道:“中國有句俗話,叫先禮後兵。我們先以‘會防局’的名義,向叛軍提出警告和六項要求。一,太平軍必須在七十二小時內,撤到距上海一百公里以外的地區;二,太平軍在一個月內,必須撤走在蘇州、杭州、常州、太湖的軍隊及其政府,交聯軍接管;三,凡懸掛英、法、美旗幟的軍艦和帆船,得自由航行江上,停泊靠岸均有自主權,包括南京碼頭在內,不受檢查及任何其他干擾;四,太平軍在第一次攻打上海時,曾給英國貿易造成很大損失,須賠償白銀六百萬兩,限三個月內還清;五,為保證《北京條約》付諸實施,太平軍必須從寧波、廈門、九江、漢口、福州等地撤走;六,為保障上述條件之實施,太平天國必須派僅次於天王的王,一人或數人,與聯軍進行會談,並簽字生效。否則,由此而產生的一切嚴重後果,將由太平天國的南京政府承擔。”布政使吳煦仗著膽子問道:“請問上將閣下,叛軍要答應了這些條件怎麼樣?拒絕了又怎樣對待?”士迪佛立不屑一顧地說道:“很簡單。事成,我們會得寸進尺,向預想的目標推進;事敗,我們就找到了藉口,好痛痛快快地大幹一場。”“明白了,明白了。”吳煦高興得手舞足蹈,對這位洋大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先生們!”士迪佛立又說,“這份通牒馬上送去,最好交給李秀成。與此同時,我還要求你們,做好一切戰鬥準備。讓我們的榴彈炮、火箭炮、大口徑過山炮,唱出一支轟動世界的交響曲吧!”

第二天上午,李秀成在松江大營接到這份通牒。他反覆看了幾遍,露出猶豫的神態。侍王李世賢閱後,甩手把通牒摔到地上,氣憤地說道:“洋鬼欺人太甚!別聽他的,該怎麼打就怎麼打。哼,上海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