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了良心,只顧用化肥,把蔬菜燻得騷烘烘的變了味兒…… 楊金山情緒激動,言辭激烈,唾沫星子和嘴裡的飯粒兒一起往外噴著。
有的時候,陶陶會驚恐地躲進小理的懷中,撲閃著眼睛怯怯地看著爺爺,以為爺爺在和大家吵架。
齊素清的右手始終沒離開陶陶小小的脊背,噹噹地捶著。嘔吐是很難捱的,一隻堅硬的拳頭在後背上猛砸就等於雪上加霜。
小理小的時候,劉鳳琴就是這樣做的,小理知道那難受的滋味。
其實,嘔吐的人只希望有人能端著一杯不冷不熱的溫水,靜靜地等著他吐完,再把漱口水遞上。
此刻的小理也很想這樣安撫女兒,但她不能動。她必須看好孩子的手,手一動,針就動,針一動,周圍的肌肉就會腫,那會很疼,而且前功盡棄,得換地兒重扎。
針紮在陶陶的手上和紮在小理的心上是一樣的。小理怕女兒疼,也怕自己疼。 (140625)
日期: 03/13/06 21:27
小理心猿意馬地在辦公室中發呆,彷彿仍置身於無比喧鬧的家中。奶奶是親奶奶,爺爺是親爺爺,可為什麼就是讓人不放心呢?
小理不知道,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道兒,帶孩子也是一個大有學問的工種,不是每個人都能勝任的——尤其是隔輩的老人。
而楊金山和齊素清是能安下心來帶孫子的人嗎?
在陶陶上幼兒園之前,一直是爺爺奶奶帶著的。在年輕的孩子媽媽們羨慕的目光中,只有小理清楚,公婆為她帶孩子實際上意味著她要同時面對三個孩子——一個是還不懂人語的陶陶,兩個是什麼都懂,卻比兒童還要難纏的老小孩。
那段日子,無論是楊金山、齊素清,還是王小理,都疲憊不堪。
每天中午,小理都要趕回家中為三個孩子做飯。在鍋碗瓢盆的碰撞聲中,楊金山一五一十地向小理彙報:“八點的時候,陶陶吃了十五粒奶豆,九點的時候吃了六根咪咪薯條,十一點的時候吃了半塊巧克力,剛才又吃了三分之二的雪糕……”
惟獨沒吃飯。
等三個孩子吃上午飯的時候,小理通常該去上下午班了。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年半。之後的結果是陶陶逐漸喪失吃飯的意識,小理則落下嚴重的胃病。
兩個老小孩同時也具備著孩子的顯著特點。如,喜歡多次受到表揚,為此,小理每天都要連聲稱謝,否則他們就要若有所失;喜歡向家長拐彎抹角地討價還價,為此,小理常常要花上幾十元錢給予及時的犒勞;喜歡在累了的時候鬧情緒,為此,小理要忍氣吞聲,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