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不是我們自己說了算,我們控制不了那個煩人的“雞—蛋關係”,因此必須遵循原油成本定價法。當然,保留政府指導價,不至於讓國內油價脫韁,從而帶動國際原油價格飆漲,進而再反過來帶動國內油價飆漲,或許還能稍微牽制一下“雞與蛋”的惡性迴圈。我國在1998年前後曾採取緊盯新加坡油價的方式制定國內油價,就導致了大量投機行為的出現。

特別是80/130美元的量化指標,這個規定極有意思,國際炒家一定十分感興趣。他們可以理解為,中國認同國際原油價格低於每桶80美元是“正常水平”,可按正常加工利潤率計算成品油價格。高於每桶130美元時,就將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執行的原則,採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也就是說中國“不喜歡”130美元的高油價,因為那樣國家和納稅人要背高油價的包袱。80/130美元會不會成為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國際油價的區間?值得作為重*。

4 “貸款換石油”不行嗎?(4)

有意思的是,該80/130美元標準是在國際油價處在50美元一線時出臺的,會不會給國際油價帶來新的想象空間?或許會有。

“貸款換石油”的普世價值

“貸款換石油”可以推廣嗎?答案是肯定的。以鐵礦石為例。

鐵礦石是“泡沫鐵三角”的另一極,產值在金屬中最大。

從1988年至2008年,全球鐵礦石價格處於大幅上漲態勢。以巴西Vale的卡拉加斯塊礦為例,2000年該礦協議價格為16�19美元/幹噸,到了2008年則上漲到了81�36美元/幹噸,短短9年就上漲了4倍多,漲幅巨大。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進口礦市場有如過山車一樣,年初價格上漲後開始出現理性迴歸,到7月,進口礦市場開始出現瘋狂下降,價格基本呈直線下降。至2009年4月,鐵礦石價格也只有2008年最高價格的35%。

2000~2007年,我國粗鋼產量平均增速達到19%,連續6年成為全球最大鋼鐵生產國,對鐵礦石的需求量也不斷大幅增加,鐵礦石進口量從2002年的1�12億噸提高到2007年的3�83億噸,大幅提高了2�4倍,年均增長27%。根據花旗銀行提供的分析資料,在2002~2007年期間,巴西和澳大利亞的三大供應商的鐵礦石生產毛利率平均在130%以上,而鋼鐵生產商的毛利率要低得多。2002年,中國鋼鐵企業的主營業務毛利率為14�8%,2003年上升到15%,但以後逐步下降,2007年全行業只有10%左右。2008年10月後出現大面積虧損。

期間,鐵礦石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的談判一直是財經關注的焦點。2008金融危機後,出口商普遍認為,鑑於全球最大的原料消費國中國的經濟減速,2009年的鐵礦石合同價格可能降低50%,擁有雄厚資金的中國企業將在礦產品價格的新一輪談判中佔據上風,會抓住資源領域的韁繩。

但是,在近幾年的鐵礦石談判中,總有一個“牢固”的邏輯:不是礦石價格高,而是鋼材價格低。這還是國際資源貿易中的那個典型的“雞—蛋邏輯”。2009年,當中國進口商提出,“鐵礦石價格應該和鋼材價格一樣下降到1994年的水平”的訴求時,“雞—蛋邏輯”分析人士認為,橫向觀察鋼材和鐵礦石現貨價格波動發現,國內鋼材價格較2008年最高點下跌幅度遠低於同期現貨鐵礦石價格和焦炭價格下跌幅度,這意味著鋼廠利潤甚至高於危機前的平均水平。而且,中國刺激經濟的計劃如果使鋼鐵業率先復甦增長,將會穩住甚至提高鋼材價格,因此鐵礦石似乎沒有降價必要,至少沒有大幅降價必要。即使鐵礦石市場供大於求,價格預期下跌,但礦價談判仍然是力量極不均等的。目前,三大礦山公司壟斷了全球近80%的海運鐵礦石貿易量,而世界前20位的鋼廠產量合計也不過全球的40%。如果三大礦山公司真的決心聯手,大規模減產,以調節全球鐵礦石供求,其影響將是巨大的。

“雞—蛋邏輯”是一個最樸素的邏輯,從貿易和純市場角度講,的確是個“牢固”的邏輯,按照這一邏輯,不管怎樣,還是賣方說了算。打破鐵礦石談判的“雞—蛋邏輯”,中國需做兩件事:一是加速鋼鐵企業的兼併重組,以最大限度地用一個聲音去談判;二是借鑑“貸款換石油”模式,即使鐵礦石出口商“不差錢”,我們也要施展買方力量使其同意“貸款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