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類人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凱特爾將軍,他是最高統帥部長官,又是經常隨侍在希特勒身邊的寵臣。在紐倫堡審訊時,當間到德國將領對慕尼黑妥協的反應是什麼時,他回答說:我們特別高興,因為沒有采取軍事行動……我們一直認為我們要用來進攻捷克斯洛伐克邊境工事的裝備是不夠的,從純軍事的觀點看,我們缺少能突破邊境工事的手段。盟國的軍事專家總是估計德國軍隊可以輕而易舉地攻下捷克'424' 斯洛伐克,然而凱特爾的證詞卻說情況並非如此。除此而外,還必須加上後來成為德國最傑出的戰地指揮官之一馮·曼施坦因元帥的證詞。當他在紐倫堡'不像凱特爾和約德爾那樣,他沒有受到可能判處死罪的起訴'就慕尼黑事件時期的德國實力作證時說明當時的情況說:如果戰爭爆發,無論是我國的西部邊境還是我國的波蘭邊境,都無法有效防守,而且不論怎麼說都毫無疑問的是,只要捷克人起而自衛,我們就會被他們的工事所欄阻,因為我們沒有突破它的手段。
那位最高統帥部的“智囊”約德爾,在紐倫堡出庭為自己辯護的時候,是這樣說的:要以5 個作戰師和7 個後備師的兵力在還只是一個施工現場的西線工事來檔住100 個法國師的進攻,是完全談不上的,這在軍事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確實像這些德國將軍承認的那樣,希特勒的軍隊缺乏突破捷克防線的手段,而且要在西線抵擋佔壓倒優勢的法國兵力,德國又確實處在一種“軍事上不可能的”形勢,不但如此,像我們前面所知道的那樣,在將領中間還存在著嚴重的分歧,甚至陸軍參謀總長都在準備推翻元首以躲避一場無法取勝的戰爭——既然如此,那末,為什麼法國和英國的參謀總部居然會不知道?還是說,他們畢竟是知道的呢?如果他們確實知道的話,英國和法國政府的首腦又怎麼能在慕尼黑被逼到犧牲自己那麼多的根本利益的地步呢?在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時候,我們碰到了直到現在都沒有弄清楚的慕尼黑時代的一個謎。甚至對軍事問題素來關心的丘吉爾來說,在他卷帙浩繁的回憶錄中,也幾乎沒有涉及這個問題。
不能想像英國和法國的參謀總部和兩國政府會不知道德國陸軍參謀總部反對歐洲大戰。因為,上面已經說過,柏林的密謀分子在8 月和9 月之間至少曾透過四條線把這一點告訴了英國人。而且我們已經知道連張伯倫本人都知道了這件事情。到9月初,巴'425'黎和倫敦決不能不知道貝克將軍的辭職,也決不能不知道德國陸軍中威信最高、能力最強的領袖的抗命對部隊的影響。
當時在柏林的人一般都承認,英國和法國的軍事情報工作是做得相當好的。簡直難以相信,倫敦和巴黎的軍事首腦人物會不知道德國陸軍與空軍的顯著的弱點以及它們不可能在兩條戰線上同時作戰的事實。法國陸軍參謀總長甘未林將軍——就算他天性謹慎達到極點也罷——掌握著將近100 個師,到底還有什麼理由懷疑他對付不了德國人擺在西線的5 個正規師和7 個後備師而不能摧枯拉朽,長驅直人到德國去呢?
總的說來,據甘末林後來自己說,他並沒有多少懷疑。9 月12日,就在希特勒在紐倫堡大會閉幕會議上大發雷霆對捷克斯洛伐克百般威脅的那一天,這位法軍統帥曾經向達拉第保證,如果戰爭爆發的話,“西方民主國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來決定和平條件”。他還寫了一封信給達拉第說明他所以如此樂觀的理由。9 月26日,正當捷克危機在戈德斯堡會議以後處於最高潮的那一天,隨法國政府領導人同赴倫敦的甘未林又向張伯倫重申了他的保證,並且具體分析了軍事形勢,想不但給英國的首相而且也給自己那位動搖的總理打氣。他在這一方面顯然沒有達到目的。最後,就在達拉第飛赴慕尼黑前夕,甘末林又向他簡括地說明了在蘇臺德區問題上要作出領土讓步時可以不致危及法國安全的最大限度,主要的捷克要塞,還有鐵路幹線,某些戰略性的支線和主要的國防工業,決不能給德國。除此而外,他還說,決不能讓德國人切斷摩拉維亞山峽。要是在法德交戰時捷克斯洛伐克能對法國有什麼用處的話,這些都是不錯的意見。然而,我們已經看到,達拉第不是能照此行事的人。
在慕尼黑時代,人們說得極多的是,張伯倫投降的理由之一是害怕倫敦將被德國的轟炸所毀滅,毫無疑問,法國人也是一想到他們美麗的首都會從空中被炸燬就膽戰心驚的。但是據現在所弄明白的德國空軍在當時的實力看來,倫敦人和巴黎人,同他們的首相和總理一樣,是驚慌過度了。德國的空軍已同陸軍一樣用來集中於對付捷克斯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