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才考兩場,劉鈞卻已經內定了本屆的一甲三名。
對於皇帝來說,科舉只是朝廷選拔官員的一種方式,但科舉是按皇帝意志走的。劉鈞說錄三百就三百,說錄六百就六百,說分兩卷就兩卷,說分南北中三卷那就是三卷。
只要讓士子們覺得讀書有科舉這條出路就行,只有相對公平,那麼士子就能接受。對於皇帝來說,科舉目的是選拔官員,既然如此,那自然是選最合適的而不是最好的。
如今的復社,已經完全站到了朝廷的一邊,他們拿著朝廷的薪水,接受朝廷的組織和監督,甚至多數復社成員,都成為朝廷的喉舌,為朝廷控制的大大小小各種報刊雜誌撰寫文章,發表評論。
對於這樣一個實際上已經為朝廷控制的復社,劉鈞當然要重視。
會試還沒有結束,劉鈞已經選定了一甲的頭三名。黃宗羲、顧炎武、陳名夏,如今復社的三位領袖,也是如今帶領復社徹底站在朝廷這邊的三位領袖。對於這麼支援朝廷的三位江南士子領袖,劉鈞當然也是投桃報李,他準備這次會試過後,錄取他們為貢士。等殿試時,再將三人選為一甲前三,分列狀元、榜眼、探花。
劉鈞不但預定了一甲前三名,他甚至已經從此次參加會試的復社舉人中,預定了一百名新進士名額。
為了保證自己的意圖得到實施,劉鈞可是花了不少功夫。不過復社的這群士子本事確實很強,他們不愧是文風最盛的江南舉子,劉鈞只要保證考官們公平閱卷,那麼他們就能憑真實的本事在會試中脫穎而出。過了會試這一關,到殿試之時。排名就完全由皇帝決定了,因此只要考官不在會試時把黃宗羲等人刷下去,那到了殿試時。劉鈞要選他為狀元,就毫無問題。
劉鈞要保證的。就是會試總裁李邦華和一眾考官一切正常就行。
會試幾天後結束,到時六百名貢士選拔出來。明朝時的科舉制度,是春天會試,會試之後下一個月再進行殿試,最後決定進士的排名。
不過今年的會試提前了,殿試也將提前<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會試在十二月十五日結束,殿試則在一週後舉行,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二日舉行。
這段時間。地方官員入京朝集,京師的官員們一個個都喜笑顏開,大批地方官員入京,既要報告工作,又要接受考察,還要請款等,京師官員們手裡握著各種考察、稽核等權力,自然都成了香餑餑。
一時間,各部衙的官員每天都有許多酒宴要赴。
雖然朝廷禁止官員上班時間喝酒,可這個時候依然有人陽奉陰違。
劉鈞連續收到廠衛多個報告。都直指最近京師各部衙官吏們的違規之處。最讓劉鈞火大的,不是地方官員的送禮宴清甚至行賄,而是不少京師部衙官員。已經開始故意握著手裡的權力,以此主動向地方官員卡要索拿。
天剛黑,劉鈞便喬裝打扮,在錦衣衛的高人替他化妝後,他搖身一變成了一箇中年人。錦衣衛的馮勝也化了妝,劉鈞又帶了太極宗師陳玉廷以及數名御前侍衛高手。
“今天我是江西省的一名七品小官,大家記住了,莫要一時露了馬腳。”
劉鈞決定親自去見識一下那些膽大京官的行為。
今天晚上,他將是江西省朝集使團的一名小官員。表面上是代表江西巡撫前去拜訪交通司的一位從事,請求交通司幫忙透過江西的一條道路修建的立項。
這個專案是真的。那個官員的名字也是真的,只不過現在劉鈞冒充了這個官員的身份。親自去會一會交通司的官員。
前門大街,黑夜裡依然燈火輝煌,燈籠將將軍大酒樓的門口照的明亮。
一名正六品的交通司主事從馬車下走下來,門口早有幾名吏員在等候。
“江西那邊的人還沒到?”他皺了皺眉。
“還沒到。”回話的是主事的手下吏員,他們早一步到達。
那主事立即面露不滿,“哼,沒點規矩,請本官來,自己卻還遲到。”
“不好意思,讓各位久等了。路上馬車壞了,耽誤了點時間。”
劉鈞其實早就到了,不過一直把馬車停在不遠處觀看著這邊的反應。他將這名主事的不滿完全看在眼中,直到此時才假裝匆匆過來。
“劉經歷,你們倒是架子大啊。”王主事冷哼著道。
劉鈞今天冒充的是江西的一名小官,七品經歷。
“王主事,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