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這也是同樣的嚴重問題。 如果人的智慧到達了哲學的最高境界,怪、力、亂、神摸不進來了,才真是平實的人。 孔子講仁道,也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我們不能輕易放過怪、力、亂、神這四樣東西。 以這四個要點,來研究中國社會,可以看到充滿了怪、力、亂、神的事蹟。 每一時代、每一皇帝、每一政治措施,都靠這四個字作背景。尤其中國歷史上說及某某名人,後面都有一樣神怪附會。 譬如說曾國藩是蟒蛇變的;袁世凱是癩哈蟆變的;清代末年,好好壞壞的幾個大人物,被稱為西山十怪,前生後世,都有一套說法。 儘管當時文字上沒有寫出來,但口語相傳,煞有介事。 所以學問修養很難做到平實,不受怪、力、亂、神的影
375
263論 語 別 裁
響。但在大學裡哲學系上課,有七八十個學生,真是奇怪。從前真正學哲學的不過三五人,而且出路很壞。一般人眼中,哲學家和神經病並聯在一起的。 畢業後去找工作,總是被拒於門外。 同時一提到哲學,又和算命看相聯想到一起。 因為路邊測字攤的招牌,都是“哲學看相”
、“哲學算命”
,倒不如在哲學研究中,教了他們看相的學識,將來在招牌上寫道:“某某哲學系畢業看相專家”
,豈不有趣?
中國人有句哲學上的名言:“心思不定,看相算命。”凡是來看相的,你都批斷他要破小財,保險百分之百靈驗,準沒錯。 可不是嗎?他看相白花了幾十塊錢,這不就破了小財?這就是怪、力、亂、神可以興風作浪的基本原因。 真正的科學家,真正的哲學家懂得了真理,才能泯除怪、力、亂、神,而歸於真實的平淡。 我常說,怪、力、亂、神四者,是愚蠢人的作品,聰明人的玩具。 對吧?
下面是連線上面,描寫孔子和他作人、處世的道理。
謙虛和自信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前面我們批駁了古人對《學而》篇中“無友不如己者”
的錯誤解釋,到這裡看得更清楚了。 孔子說,三個人走在一起,
376
述 而 第 七363
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 其實孔子這句話,還是打了折扣,應該說各個都是自己的老師。比我好的固然是我的老師,不如自己的也是我的老師。 因為看到他笨、他壞,自己就會反省:不要這樣笨,不要這樣壞。所以他們都是我的老師,足以借鏡反省。孔子這句話同時說明了研究學問,不光是在死的書本上下功夫,還要在社會上觀察:別人對的要學習,不對的要反省。 這句話聽起來很平常,都懂得這個道理很對,應該這樣做。 可是照我們的經驗,人都不肯這樣做,包括我在內,人們多半有一種傲慢的心理。 照孔子的態度,對比自己好的人要尊敬,向他看齊。 可是發現一個比自己好的人時,由於這種傲慢心的作用,自己心裡很難受。 再過兩秒鐘,覺得自己還是比他好,於是越想自己越好,有如當年在大陸時鄉下人說的:“天大,地大,我大。 月亮下面看影子,越看自己越偉大。”
人類就天生有這種劣根性。所以孔子這幾句話看起來很平淡,沒有什麼難處,仔細研究起來,若說在人群社會中,真發現了別人的長處,而自己能從內心、從根性裡發出改善、學習的意念,是很不容易作到的。人就永遠如此平實嗎?有時帶點像傲慢的自信,也是應該的。 下文來了: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桓魋是宋國的大夫,曾經想要謀殺孔子。 學生們得到訊息,告訴孔子怎樣逃避,可是孔子滿不在乎。 事實上在那種政治社會環境中,也無法逃避。 孔子就有一種自信,像宗教
377
463論 語 別 裁
家一樣堅定。 他對學生們說,上天生下了我,把歷史、文化的責任放在我身上,桓魋怎敢,又怎能傷害於我?結果當然證明了桓魋無法把孔子怎樣。 這是不是傲慢?不是的,是自信。我們要由這裡瞭解,有時候對某些事要有絕對的信心。假如沒有這種自信心就不行。 學過中國武功的人就知道,學軍事的更知道,如果喪失了自信,功夫再好,也會被打垮的。看《荊軻列傳》,他的劍術並不高,有一次他去看一位劍術高手。荊軻舉起劍來,那個人不動,只兩眼盯著荊軻,結果荊軻還劍入鞘,回頭就走。 如果以現在的武俠小說來說,那個人的眼睛已經煉就了一種特有的剛毅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