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看北岸,那是張家園林和傅家園林,不有首詩這樣寫道‘張園酒罷傅園詩,泡子河邊馬去遲’,我認識這兩家主人,極好客的,一會兒,我陪諸位大人進去觀賞。”
一路上,大家談起了皇后張嫣,楊左魏繆無不露出欽佩之情,紛紛稱讚她有古賢后之風。尤其是楊漣竟讚不絕口,說“小小年紀可敬可嘆”“與我們同道” 。張國紀先是稱謝了一番,接著談起了女兒寶珠在宮裡的一些事情,“寶珠沒少勸諫皇上,勸皇上遠離客魏,一次還親筆抄寫了一篇《出師表》,用硃筆在‘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數句下面標上記號,可皇上根本聽不進去。……”四人聽了頓生敬意,不由地喊出了“難得 !”二字。
楊漣沉思片刻,擔心地問:“那客魏是一對狠毒之人,豈有不報復之理 ?”
張國紀回答說:“讓楊大人猜中了 !客位二人簡直是折磨小女。常常是幾個月,寶珠見不上皇上一面,這一對狗男女以各種藉口,阻止皇上去坤寧宮,並大施挑撥離間,令皇上冷淡寶珠。常是在夜深人靜,寶珠屏去宮人,孤寂靜坐絮絮獨語。還有更難堪的,小女生日那天,按例應賞內官各一二兩,可寶珠手中拮据,竟無銀錢可賞,只得拿些豆葉,就是用微薄銀子鑄成的圓珠、方片,權作禮品。可想而知,寶珠心裡會有多難過 ? 而一個月後客氏生辰,皇上不僅光臨,而且賞賜內官豐溢,賜得都是兜羅絨!”
聽到這裡,楊左繆魏一片嘆息之聲。
沉默了片刻,張國紀突然躬身向楊漣一揖,說:“楊大人彈劾魏忠賢,披肝瀝膽,令晚生敬佩萬分。此事宮內人人皆知,那魏忠賢又哭又鬧,裝出一副可憐相,不久前拙妻進宮探望寶珠,寶珠還繪聲繪色形容了一番那魏閹醜態,很是開心的樣子。不過,寶珠讓她母親告訴我,再想法轉告楊大人,那魏忠賢逢人便說‘東林殺我 !’,發誓要報這個仇。他為人心黑手狠,諸公還需防著他 !”楊左等聽了紛紛稱謝。
不知不覺中,張國紀與楊左諸人,已來到張園門前。游完張園之後,張國紀又陪同四人,賞玩了一番傅園,直到夕陽落山,他們才各自散去。 。 想看書來
第十一章 最後較量(一)
一
八月,左都御史孫瑋病逝,皇帝下諭廷推總憲(都御史),吏部尚書趙南星提名楊漣。楊時任左副都御史,無論從資歷上,還是從威望上,順理成章,楊都是合適的人選,而御史黃尊素對此並不樂觀,他斷言難遂人願,即使皇上無所謂,誰當都行,那魏忠賢也必會從中阻撓,他豈能忘記楊漣為首百官助威,萬箭齊發,搞得他險些中箭落馬的慘狀。
黃尊素的預言不幸而中,皇上果然沒有批准楊漣。事後楊漣曾寫信給黃尊素,在去留上徵求黃的意見。黃尊素寫了一封回信,題目是《答堂翁楊大洪問去留書》,在信中黃語重心長指出,君子可以不顧生死,卻不可以不考慮成敗。如性命與名望都能得到保全,那是最理想的結果;而身死名存者次之。如今魏閹大權在握勢不可犯,就大洪尊下而言,唯有一去!難道非要等到被削職?…… 黃的信送出後,一直沒有迴音,也沒有聽到楊漣的任何動靜,於是黃又專門請李應升去楊漣府中,再一次勸說楊告假回鄉,然而楊漣仍執意留京。……
不久,皇帝又下諭催促廷推總憲一事,這一次趙南星毫不猶豫提出了門生高攀龍。刑部右侍郎高攀龍推辭說:“老師與弟子分掌吏部和都察院,容易貽人口舌,被視為門戶朋黨。” 吏科都給事魏大中不以為然說:“你是朝臣們廷推出來的,倘若皇上不批,我們會集體廷爭的!”御史袁化中也勸說道:“此天下大事,高老先生怎麼可以因避嫌而不顧呢 ?”
推薦高的奏疏報送宮中的第二天,皇上朱由校就下旨批准了。
高攀龍上任伊始,就委派黃尊素處理所謂“玉璽”一案。不久前,河南一個農民,在挖井中撿得一塊玉石,眾口紛傳,都說找到了漢獻帝時丟失的那塊傳國玉璽——和氏璧。魏忠賢聽說後大喜過望,他一方面向皇上獻媚,說什麼國泰民安,天降祥瑞,另一方面鼓動皇上在大明門舉行受璽儀式,令百官上表祝賀。此事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京城上下幾乎無人不曉。而黃尊素頗不以為然,他查了一些典籍,發現宋朝和本朝都曾發生過類似事件,於是他在給皇帝的奏疏中,先是例舉了宋哲宗聽說找到了“玉璽” ,又聽大臣蔡確揚言這是“盛世吉祥” ,於是提出更改年號為“元符” ,即好的徵兆大的祥瑞之意,結果事與願違,宋哲宗卻是個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