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研究注意一下的。

有兩個事實,引起了我的留心。有一些非常醜陋的蒼蠅,它們身上的顏色是半黑半白的,這些蒼蠅慢慢地從一個洞穴飛到另外一個洞穴裡。它們這樣飛來飛去的目的是要表明它們在那些地方產卵。其中,有一些卵是掛在網上的,都早已乾枯而死了。而在其它的地方,比如,在堤上的蜘蛛網上,也掛了許多某種甲蟲——蜂蟎的屍體。在這些屍體當中,有雌的也有雄的。不過,仍然還有少數是有生命的。雌性的甲蟲,一定是伸入到了蜂的住宅裡面,而且,毫無疑問,它們一定是在蜂的窠巢中產下自己的卵。

如果我們慢慢地,稍稍掘開堤的表面,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更多有趣的東西。在八月之初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頂上有一層的小房間,它們的樣子和底下的蜂巢相比,大不一樣,相差甚遠。之所以有這種區別,主要是因為這是由兩種不一樣的蜂建造而成的。其中有一種是已經在前面提到過的掘地蜂,另外一種,有一個很動聽的名字,叫竹蜂。

掘地蜂組成了一隻先鋒隊。挖掘地道的工作完全由它們負責承包下來。它們懂得,必須選擇適宜的地方來建造它們自己的住所。然後,如果它們無論是因為什麼樣的事情發生,都會離開它們辛苦建築起來的外部的小房間,那麼,竹蜂就會緊隨它們之後跑進來,佔據這一方難得的寶地。竹蜂就將利用很粗糙的土壁,把走廊分割成大小並不完全相等的、毫無藝術特色的許多的小房間。這便是它們所能設計出的惟一的建築構思了。由此可見,它們是多麼投機取巧,而且還很缺少藝術的靈感。

掘地蜂建造的窠巢,卻做得非常整潔,而且還進行了非常精心別緻的粉飾和裝修。所以,我們可以認為它們從事的工作是頗具藝術性的,它們自身具有高超的藝術創造才能。它們很會利用適當的土壤,把窠巢構造得連任何一個普通的敵害都無法輕易地入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種蜜蜂的幼蟲是不會做繭的。它們只是〃赤身裸體〃地躺在溫暖的小房間中享福,那裡面光滑得如同粉飾過一樣。

然而,竹蜂的小房間裡卻不一樣了。那裡是需要一定的東西來加以保護的。原因就在於,竹蜂的窠巢是建築在土壤的表面上的,做得非常的草率膚淺,而且只有相當薄的牆壁做保壘。因此,和掘地蜂的幼蟲不同,竹蜂的幼蟲是包在非常堅固的厚厚的蟲繭裡的。這樣一來,有兩點好處。一方面,厚厚的繭可以保護幼蟲不致於和草率而建的巢裡的牆壁相碰撞而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小幼蟲能躲過闖進來的仇敵的爪牙,不致於還在襁褓之中,就遭到不測而夭折離世。

在這樣的堤上,居住著兩種不同的蜜蜂。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分辨出哪一種蜂巢屬於哪一種蜜蜂。很顯然,在掘地蜂的窠巢裡,隱藏著〃一絲不掛〃的赤裸小幼蟲;而在竹蜂的窠巢中,則有用堅實的繭包裹著的小幼蟲。

同時,這兩種不同的蜜蜂,都各自有它們特殊的寄生者,或是不速之客。竹蜂的寄生者,是那種身上黑白相間的蠅。總是能夠在蜂巢隧道的門口發現這種蠅。它們闖進到窠巢中,然後產下一些自己的卵。掘地蜂的寄生者是蜂蟎。我們經常可以在堤面上發現很多這種甲蟲的屍首。

如果我把竹蜂的小房間拿開,我便可以觀察到掘地蜂的家了。在一些小房間中居住著正在成長之中的昆蟲。還有一部分小房間中,住滿了掘地蜂的幼蟲。也有一些小房間中,大多數是藏著一個蛋形的殼。這種殼分成了好幾節,上面還有突出來的呼吸孔。這種殼特別的薄,而且還很脆,非常易碎。它的顏色是琥珀色的,非常透明。因此,從外邊看,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裡面有一個已經發育完全的蜂蟎在掙扎著,好像極其渴望自由,希望能早日從裡面解放出來。

那麼,這個很奇特的殼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看起來,它並不太像某一種甲蟲的殼。這個寄生者,是怎樣來到這個蜂巢裡面的呢?

從它的地理位置上來看,簡直是不能侵入的。而且,若是使用放大鏡進行仔細觀察,也看不出什麼受過傷害的痕跡。經過了三年之久的周密而細緻的觀察,我終於尋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於是,在我記錄的昆蟲的生活史上,便又增加了最為奇怪有趣的一頁。下面就是我所研究出來的一些結果。

蜂蟎,即便是在它發育完整的時期內,也只不過有一兩天的壽命而已,它的全部生命,是在掘地蜂的門口度過的。而這短暫的生命,除去要繁殖子孫後代以外;其餘的什麼也沒有了。

蜂蟎也具備其它的動物所有的消化器官,但是,它究竟要不要吃食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