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天子,甚或是皇家鞏固皇權罷了。
儒家將的就是忠君,所有的論點都在圍繞著進行。
對於當世諸學而言,這是儒教最大的優勢,而對於一個民族而言,卻也是最大的桎梏……
皇帝陛下沒多少意動的意思,在於他不想自毀長城。
趙石沒多少失望,則在於他的無所求……
實際上,別看說了這麼多,君臣二人對待此事,其實出奇的一致,順其自然而已。
這是皇帝陛下能夠表現出來的最大的寬容,同樣,這也是趙石最努力的一次嘗試,如此而已,悲天憫人的情懷,註定不會出現在這君臣二人的身上。
不久,趙石告辭出宮。
先轉道樞密院走了一圈,將幾位樞密院重臣聚到一起,告知他們,皇帝陛下心意已定,明日便要召叢集臣入宮。
換句話說,也就是大家可以光明正大的商討今年的戰事了……
當然,為免東宋早早察覺,行事還需謹慎一些。
不過當戰爭即將來臨的時候。想來訊息也瞞不住太多時日。想要想當年一般。突襲金國,西夏,恐怕是不可能了。
這一談,就沒了時候。
直到晚間,趙石才從樞密院離開,徑自回府。
而幾位樞密使,樞密副使,參知軍事。兵部的幾位大人,還在不知疲倦的商討著戰事的諸般大略。
這一晚,無論是樞密院,還是中書那邊兒,都是燈火通明,徹夜無眠。
訊息顯然已經漸漸傳開,平靜了有幾年的長安城,逐漸沸騰了起來……
趙石也知道,清閒日子怕就要結束了。
戰事準備起來,他這個樞密副使斷然脫不開身。這一晚,在將來很長的一段日子裡。說不定就是他最後的一個安穩覺。
不過他這府裡也不清淨。
剛進了府門,就有人報說,有客來訪。
這個時候,誰來他這裡其實都正常。
但趙石萬萬沒想到,來的是這麼個玩意兒……
回鶻使節到訪,正主兒是回鶻汗王的小兒子,一位回鶻王子。
而且……竟是上門求親來的,這他孃的都是什麼事兒?這麼個時節,你到晉國公府來求親?
而且,他趙石的女兒,也是你一個回鶻小國所能惦記的?
趙石當即就覺得味道有點不對,回鶻人再大的膽子,也不至於連這點道理都不懂吧?
這些年來,外邦使臣入成安覲見的越來越多,草原諸部,吐蕃諸國,蜀中南蠻等等,入貢之外,很多使節都會有與大秦聯姻的意思。
但這麼多年下來,也沒見誰有膽子上晉國公府的門兒。
是晉國公府的女兒和兒子太小嗎?不是的,大家心裡都有數,想與大秦晉國公府聯姻,太難了,還不如琢磨一下大秦的宗室呢。
而且,一旦觸怒了大將軍趙石,可是後患無窮,結果可不怎麼美妙……
實際上,不久,很多外族使節就已經意識到,與大秦宗室聯姻,並不算是最好的選擇,除非你能娶到正經的大秦公主,不然的話,對於部族而言,並沒有多少助益。
甚至可以說,與大秦一些旁支宗室聯姻的難度,還比不上和大秦權臣聯姻的艱難。
因為相對於宗室,漢人的臣子們,自由度明顯更高,也很難讓大秦皇帝陛下親自下旨賜婚。
而就實際利益而言,能夠和大秦權臣聯姻者,獲得的收益,會更高一些……
回鶻人入秦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回鶻王子會不知道其中關節?這麼冒冒然跑上門兒來,肯定有些說法。
而這個時候,趙石也沒那個心思細查其中緣故,叫來人問了問,便也知道,這位回鶻王子備下厚禮,來晉國公府上求親,估計是被人坑了。
根本不用幕僚提醒,趙石便知道,這八成是太子李珀的手腳。
回鶻小王子很年輕,被人坑的無知無覺,還覺得自己很有勇氣,也覺著自己不含糊,回鶻王子,對上大秦國公,應該算得上“門當戶對”。
可能是回鶻汗王也沒想到,這個小兒子到了大秦,會這麼不著調,辦出這樣的事情來,不然的話,斷然不會讓這個小兒子出使大秦,正事兒沒辦一點,先就鬧出了天大的麻煩。
也許是鴻臚寺正由太子殿下主理,事情太過順手,所以才弄的回鶻王子暈頭轉向。
誰知道呢,趙石也不想知道,他只清楚,自家的女兒,絕對不會遠嫁塞外,去回鶻地界啃羊腿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