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6部分

?”

楊嗣昌拿出一張地圖,在上面指點道:“臣以山*西、河南、湖廣、鳳陽這四個地方為核心,稱為四正,此四處的巡撫主要任務為張網防禦地方,阻止賊寇流竄出來,另外再以六部兵力為隅,協助這四個地方佈下‘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網……最後,微臣再率剿匪軍的主力,隨賊所向,專任剿殺……如此一來,賊人被微臣追在後面,卻又向四面八方都逃不出去,自然只有固死一途。”

崇禎心想:咦?好方案啊,先把烏龜放進甕中,再伸手到甕裡捉烏龜,這烏龜還不手到擒來?果然是好計!

他心中大喜,誇道:“此法甚好!”他想了一想,又道:“咦?此法雖好,但張十面之網,還要再派勁旅追擊敵軍,需要的兵力可不少啊。”

楊嗣昌點頭道:“皇上聖明,此法需要的兵力確實不少。依微臣計算,需要十二萬大軍……”

崇禎一聽“十二萬”,一口老血險些從嘴裡噴了出來,他驚呼道:“到哪裡去弄這麼多可用之兵?就算弄來這許多兵,戶部又到哪裡去弄來這麼多糧餉?”)

四五三、再來逼反一批良民

崇禎一聽“十二萬”,一口老血險些從嘴裡噴了出來,他驚呼道:“到哪裡去弄這麼多可用之兵?就算弄來這許多兵,戶部又到哪裡去弄來這麼多糧餉?”

楊嗣昌卻不慌不忙地道:“微臣早就考慮好了,鳳陽和泗州祖陵派官兵五千,承天祖陵派官兵五千,各堅守不動;邊軍派兵三萬,總理軍門官兵三萬,鳳陽、山*西二巡撫官兵各派兵一萬,湖廣、河南二巡撫派官兵各一萬五千……”。。

崇禎聽他這麼一分派,咦?十二萬倒也不是拿不出來,反正最近遼東比較太平,建奴一直沒來叩邊,也不知道在搞什麼名堂,正好抽出手來收拾賊軍。

此時為崇禎十年三月,滿清正在對朝*鮮用兵,東江鎮的皮島正在被清軍猛攻,不久就要玩完了,而朝*鮮已經在二月向滿清投降,正式從大明朝的蕃國變成了滿清的番國,只不過崇禎還沒有收到訊息罷了。等到三月時明軍出海到朝*鮮去增援,才知道棒子國已經向滿清投了降,結果只好尷尬地回來。

崇禎道:“十二萬大軍雖然能抽出,但是到哪裡去弄這麼多軍餉出來?”

楊嗣昌道:“關於這一點,微臣也早有計議。十二萬官兵中。步兵七萬四千名,每名每天發給餉銀五分,一年共需銀一百三十三萬二千兩;馬兵三萬六千名,每名每天支餉銀、草料銀一錢,一年共需銀一百二十九萬六千兩。兩項合計共需銀二百六十二萬八千兩。”。。

崇禎聽到二百六十二萬八千兩這個數字,臉色慘變,幾乎要滑到椅子下面去。這數字別說叫他拿出來,就算叫他想一想,也會全身發冷。趕緊揮手道:“這麼多錢,朕沒有!”

楊嗣昌早猜到他的反應,便進言道:“微臣也知道朝廷缺銀,因此微臣想了個法子,這筆錢不妨由皇帝的內努、親王、勳戚、文武百官一起來籌集,咱們大明朝這麼多官兒。每個拿出幾千兩來。便能湊足。”

崇禎想了想,好像有道理,大明朝的官兒沒有千兒也有八百,一個官兒出點錢。湊足兩百六十二萬兩銀子不是小菜一碟麼?當下便喜道:“此計不錯。我這便下旨徵銀。”

他連楊嗣昌的第三個計策也沒心思聽了。先把錢弄到再說,嘩啦啦地就寫了詔書下去,讓各有的親王、勳戚、文武百官都援資給朝廷。可是……詔書發下去之後。除了幾十個小官各自捐了少量銀兩上來之外,大官兒們居然一個也沒動靜。

崇禎大怒,大開朝會,怒罵文武百官道:“朕諭令勳威之家捐助,至今抗拒,全無急公體國之心。就是省直鄉紳也不捐助,及至賊來,都為他所有了。怎麼這等愚?”

百官捱了罵,倒也不臉紅,叫道:“臣等實在沒錢,請皇上發內努……”

崇禎大怒:“朕的內努早花光了,沒錢。”

百官也道:“臣等的錢也花光了,沒錢。”

君臣一起眼瞪眼,瞪到後來,崇禎無奈,只好又召楊嗣昌來商議:“愛卿的計策不成,這些個官兒沒一個忠君愛國的,都把錢藏著不拿出來,等著賊寇去搶他們的,簡直一群混賬,愛卿可有更好的計策嗎?”

楊嗣昌其實也有一套備用方案,便提議道:“既然如此,只得把這二百多兩銀子按田畝加派下去了。”

崇禎聽了便道:“也就是加徵因糧?”

所謂“因糧”,是一種特殊的徵派方式,也就類似於窮人不交稅,富人才交稅的一種特殊徵稅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