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結算的時候,你發現把各種開銷分攤下去,實際上每件衣服的平均成本是140元,以120元賣出去的那件衣服賠了20元。如果你當初不做這個生意,結果是怎樣呢?因為少賺了20元,月底結算,平均每件衣服的成本可能是141元。你不會因為少賣一件衣服而少交一點房租,也不會因此少僱傭一個營業員,開銷是不會因為這件服裝發生改變的。
這種事情每天在千千萬萬家企業都會發生,每個人都親身經歷過許多類似的事情。對於一個企業、一個生意人、一個銷售員,在銷售時考慮邊際量是非常自然、非常理性的選擇。其實,邊際量只是後來經濟學的理論概括和總結。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經濟學的概念,但他肯定懂“做比不做強”這個道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CHAPTER11。1 理性的歧途(2)
“做比不做強”這種理性的選擇,結果往往導致巨大的虧損,它是所有企業賠錢而不肯關門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我們把這種原因叫做“理性歧途”。
畫一張圖可以清楚地說明商品成本的構成,以及如何賠錢、如何賺錢的道理。
商品成本構成、銷售與盈虧示意圖
超過平均成本才能賺錢,但理性告訴我們超過邊際成本就該銷售。
並不是小的門面房商鋪或者小商小販在生意中會因為理性歧途而賠錢,大的公司、大的產業也會為理性歧途埋單。因為未來將會發生的問題,往往難以預測。企業要作的主要決策就是這件事該不該做,做出決策的依據通常都是眼前可以確定的邊際量。
一個大的電信運營商投入巨大的成本建設了光纖網路,比如從A地到B地,假如這個光纖的鋪設成本是10萬元,但是B地只有一個使用者會使用這個光纖,月租金是1000元。以此計算,靜態投資要10年左右才能回收,加上動態投資,實際上這是一個典型的賠錢使用者。但是問題在於如果不接入這個使用者,光纖照樣折舊,連一分錢收入都沒有。
國內有這種情況,美國也有很多這樣的情況。很多人把這種現象歸結於公有制,實際上公有制的老闆照樣想賺錢,而私有制也不能避免理性歧途所產生的虧損。
前幾年,正值網路經濟熱火朝天的時候,我住在北京上地,透過網路購買了大約100元錢的書,選擇了貨到付款。等貨真正到了,把我嚇了一跳,因為人家是專門派了一個人從東四環的書庫裡取了書,然後騎了足足有20公里地的腳踏車給我送來的。享受這樣的服務,我實在覺得不好意思。所以當時人們戲言,網站之間競爭的方法之一是到對方的網站買一包泡麵,這樣就可以使對方損失很多金錢。
很多人說,這只不過是先賠後賺,問題是先賠後賺的少之又少,而先賠然後一賠再賠的卻大有人在。這是因為企業當前的行為沒有為今後的贏利打下基礎,很少有人知道當前商業行為的後續價值。沒有人知道從東四環取一本書專門送到上地這件事將來的商業價值,更多的實際情況是這件事將來根本就沒有後續的價值。
只有那些諳熟行業模式的成熟的管理者,才能對當前行為的後續價值做一個方向性的估測。絕大多數人僅僅是憑著願望預計未來的價值,基本上都會落空。
“理性歧途”和行業的性質相關性極大,在那些邊際成本偏離平均成本越大的行業,這種商業損失就越容易發生。
電信運營行業是一個典型。對於電信運營商來講,每個使用者的邊際成本幾乎是零。尤其是行動通訊網路,###每增加一個使用者的支出非常非常的少,但是整個成本分攤到每個使用者上的平均成本並不是零。這時,###必然會發展很多收入低於平均成本的使用者,國外著名的諮詢公司對此給出的藥方幾乎是同樣的——應該砍掉這些低價值使用者。這可是大錯特錯的,這等同於你不把100元的服裝以120元出售,雖然這些是賬面上賠錢的使用者,但是絕對不是應該剔除的使用者。諮詢公司掌握足夠豐富的理論,但就連它們也都只能提供非常幼稚的解決方案(如果採用了這種幼稚的方案,結果會怎樣?相信讀者已經明白了。進入2005年,聯通和移動開始重點爭奪低端使用者)。這也足以證明,儘管商業理論種類繁多,真正管用的並不多。
航空運輸和長途客運也是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差異較大的行業。對於乘坐飛機的每個具體的旅客來講,他的成本只不過是在空中為他提供的幾杯飲料,但是行業平均成本卻遠不止這個數。所以航空票價戰此起彼伏,因為多拉一個乘客是一個,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