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奔韓國而去,韓國派出十二萬兵力倉促應戰,結果上將軍暴鳶戰死,四萬士卒被殺。
儘管如此,但是秦軍的進攻已經遲滯,魏楚聯軍已經在魏境內集結完畢,離邯鄲不過百餘里。
而在邯鄲外圍城日久的燕軍此時已經孤注一擲,如果不能趕在這最後的時間內攻破邯鄲,那麼他們將只能無功而返了。
公元276年臘月,田喜指揮三十餘萬燕軍發動了最後的總攻。玄武門遭受的攻擊最為猛烈,燕軍的弓箭手將數十萬支箭矢射向邯鄲城上,掩護步兵攻城,而步兵分兩隊,一隊肩扛雲梯,強登邯鄲城牆,一隊扛著攻城木直衝城門,燕軍不分晝夜輪攻各門,面對如此緊張的戰事,趙國守軍絲毫不退縮,拿出與敵人血戰到底的勁頭,奮勇作戰。數日下來,燕軍死傷慘重,僅都尉就戰死三人,傷亡近兩萬人,士卒多有怨言。
而趙國守軍因為天氣寒冷又缺衣少食,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騎兵的馬早已宰殺吃完,銅釜內的馬骨清晰可見,百姓已經開始吃死人肉,寒鴉會棲息在瘦弱的將死之人旁邊,等待新的食物。傷員們因為得不到醫治,而在痛苦中哀嚎,很多人因此死去。昔日繁華的都城已在半年的圍困中消磨殆盡,眼前所見,一片煉獄景象。
儘管邯鄲給人的感覺是:行將崩潰,但是每每在覺得這座城池再也無法堅持下去的時候,總有人挺身而出。每每在人心土崩之時,太后的身影就會出現,她與將士們同吃同飲,身先士卒,時常帶甲登城指揮作戰,“與此城誓相存亡,當不使諸君獨死也”一句話,激發了所有將士的報國之心,使得趙軍士氣始終不墮。
至第二年正月初,魏楚聯軍三十五萬均已趕到邯鄲外圍,秦國也不斷的增兵光狼以為聲援,雙方大戰一觸即發。魏無忌指揮魏楚聯軍,對燕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魏軍擊於西,楚軍擊於東,趙軍應於內,燕軍三面受敵,全線崩潰。田喜率燕軍主力向東北急退數百里,入燕境才稍事喘息。隨後三國聯軍乘勝進攻光狼,白起所部退守籍姑,司馬靳被長平廉頗所部追擊,死傷八萬,被迫撤至河西少梁,四國軍隊夾河對峙,聯軍乘勢收復河東六百里之地,聲威大震。
後世史學家研究這場戰爭時,著重考量其歷史影響。在這場戰爭中,邯鄲城精銳的損失達到六萬人,民兵死傷二十一萬,尤其是趙國一向驍勇善戰的樓煩騎兵,死傷過半。此後武烈太后索性撤銷了樓煩騎兵的建制,將他們打亂重新編入趙軍騎兵,從此,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樓煩騎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統一的番號和一個更加服從命令的部隊。而邯鄲保衛戰後剩下的不到二十萬守軍,經過這場大戰的磨礪,也逐漸成為百戰百殺的英勇之師,他們在日後一統六國的戰爭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尤其是此次防守大戰中湧現出的趙奢、褒成、張緒等等將領,無一不在後來的統一之戰中大放異彩,青史留名。
趙王在王宮內接見了魏國公子無忌,他納悶之前身體還好好的太后為何突然推說有病,寧可在宮裡足不出戶,也不肯見一面援軍的將領。不過疑慮歸疑慮,他還是用極高的規格接待了無忌,並且特地請來了平原君及其夫人,與無忌相見。
相見的場面自不用說,從無忌看見他姐姐開始,趙王義就確信他倆的感情決計沒有姐弟這麼簡單。不過他神色連變都未變,任誰看去,這笑容都是發自真心的。王宮中總會有許多不可告人的秘密,無論是魏國,還是趙國。
送走了魏無忌,趙相如讓范雎主持邯鄲及周邊城市的生產恢復工作。這次大戰,趙國元氣大傷,都城周邊損失嚴重,民不聊生,眼下無論是物力、人力、財力都無法支撐起她想要對外用兵的抱負,現在必須休養生息。她減免了這一帶三年的稅賦,並讓他們趁著春季到來,加緊開始新一年的耕種。趙相如知道,很多事情急不得,一場大戰耗盡了趙國,燕國和秦國必然也好不到哪去,此時她需要恢復趙國元氣,同時也不能讓敵人好過。
王宮內,魏女誕下了一位小公主,趙相如念著燕後,為其取名媛,希望藉此叮囑自己時刻不要忘了這血海深仇。由於小公主是在戰時出生,又是長公主,因而格外恩賜了號,封其為天佑。
由於在這場戰爭中,不少將領表現卓越,趙相如論功行賞,藉機又一次大力提拔親信人員。其中藺羊、賈偃、褒成、張緒晉國尉,而趙奢雖然表現亮眼,但太后到底防著他,只和範矩、王阿龍一樣晉了都尉,仇液因為請得援兵解圍,被晉為上大夫,范雎擢升為相邦。
善後
關於邯鄲之戰,後世學者分析燕軍之敗有三,一師出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