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序寫下了言官這一名詞的概念,初期的選拔要點(選擇比較死板認真的學子),如何建立起言官威信和權力,中期的轉型方案(如何在都察院坐大之後轉型成為削弱權貴勢力的中堅力量),後期的限制政策(在削弱權貴勢力的目的達成之後如何回收都察院權利),以及言官本身在明朝歷史上出現的問題。

寫完了概要之後,林甫對這些要點稍作了一些調整,便開始了答題。

第八十三章 言官制(下)

寫好了概要之後,林甫答卷還是很快的,不到兩個時辰就完成了這篇殿前策論,此刻也才大概下午四點不到,大部分學子還沒有答完試題。

這篇策論主要講的是都察院的改革和寒門士子的用法,對於前世明朝言官體系出現的問題,林甫使用的是可能發生的假設,也就是在結尾的時候用“這方案可能會有某某問題”這種額外延伸的寫法草草的帶過了。

比如言官體系在中後期,可能會有平均質量下降的情況,如果沒有足夠清流的中堅力量,可能言官們就會變成一個投機倒把的群體。

不僅起不到監督大員的作用,反而心甘情願地成為權勢熏天者排除異己的工具,以求上位,以求利益。

比如由於言官們的權力較大,雖然不能夠和沒有犯錯的大員硬著來,但是對於下面的基層官員和老百姓,可能橫徵暴斂,到處搜刮。

再比如,言官們可能以自己隱瞞不奏為條件,和其他官員們做交易,形成新的利益鏈條,就如春闈案一樣,大半個官場沆瀣一氣,監督的被監督的狼狽為奸。

這些都是前世明朝歷史上出現過的問題,林甫雖也有想法改善這些情況,但奈何沒有史料作證,不知道效果會如何,如此重要的場合不敢貿然嘗試。

再加上字數也的確緊張,於是著重寫了都察院的改革以及寒門士子的利用。只在結尾提及了這些可能的危險。

畢竟陛下現在的需求是利用寒門子弟打壓權貴,這些言官體系的問題也都是明朝中後期的事情,那都是百年之後了,輪不到這麼早操心。

再說了,林甫心中暗想,我死了之後,哪管他洪水滔天啊?到時候時過境遷,他林甫也不在了,一兩百年後言官體系出了問題,也賴不到他頭上,他也不在乎。

可以說言官體系是很好的方案,但是這個方案需要這些言官們具有相當高的個人素質。

因為言官要直言勸諫,這勸的都是一品二品的大員,乃至陛下。

需要以七品的身份和這些大人物們在朝堂上正面打擂臺。雖然名義上說言官議事無罪,但心裡總是犯憷的。

就比如前世皇帝也曾經幹過把言官調離崗位,再下黑手這等掩耳盜鈴的事情。

所以需要皇帝帶頭表率,以身作則樹立起都察院的權威而不是現在這個花瓶都察院。

過了兩三年之後,都察院地位上升,便可以開始著手慢慢清理陛下不想看到的勢力。

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陛下信得過,又能服眾的人。而且此人作為都察院的中堅力量,才學功名不能太差,那麼究竟誰最適合擔任這個職位呢?

很顯然是自己。林甫勾起嘴角,叔父著手安排拉攏了寒門士子們,自己總也要跟兩步棋才是。

到時候諸位寒門才子入了都察院,創辦了六科,究竟誰最適合領頭?還不是自己這個所謂的“寒門領袖”?

這就是林甫冒險不正面答卷,而是提出這樣一個言官體系的最終目的。

自己是陛下結拜弟弟的兒子,身份上信得過。自己家族枝葉稀疏,只和陛下的親弟弟葉王府關係親密,沒有尾大甩不掉的後顧之憂。

自己的才學過人,就算沒有連中三元成績也是世間一流的人物,名望上說得通。更重要的事情是,自己是這個方案的提出者,設計者,陛下完全不用擔心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怎麼做,用起來很放心。

官位的品級上升是有最低限度的,自己中了一甲才是七品官,要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就算這麼多層關係在,自己又那麼早,十七歲半步入七品翰林的位置。

但想慢慢熬到一品二品入內閣,那再怎麼樣也得十來年,三十多歲了。

若是自己走了這麼一個路子,給了陛下一個正當理由寵信自己,等自己翰林磨礪幾年出來入都察院,那升級速度肯定比正常流程快得多。

自己提出了這個改革方案,等到兩三年都察院樹立好威信後出翰林入都察院給陛下當刀子使,五六年的時間,就有可能直逼正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