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事的方便。到目前為止,紙張型記事本依然是人們的首選。每年11月前後,新一年的記事本就會大量地出現在各個文具商店。因為日本的新年度是4月1日,所以3月前後也是記事本商戰的季節。每年的記事本熱賣期持續半年之久的光景,也許只有在日本才能看到。 。。

記錄歲月(2)

大多數人的記錄並沒有太多感情色彩和對發生的事情的詳細描述,地點、時間、人物、金額等關鍵字構成了歲月的痕跡。文字雖然簡短枯燥,但許多年後讀起,依然會勾起對當時一幕幕的清晰記憶。

日本人勤於記錄,每年一本。雖然並不是重要的東西,卻不忍心扔掉,喜歡儲存的人都有厚厚一摞記事本。細心的日本朋友曾經在給我的信裡面把許多年前第一次與我相識的細節描述了一番,這讓我很感慨。有時候為了證實一個重要的日子,我會求助於朋友的記憶,在他們的記事本上查詢準確的記錄。此時,除了抱歉和感激之外;剩下的就是自嘆不如的慚愧和反省了。

盤點人生

剛進日本公司工作的時候,因為擔心自己的日語水平不能滿足工作需要,我於是參加了一個當地文化館的夜間“寫文章講座”,在那裡認識了很多為了寫人生回憶錄參加講座的日本人。他們有的是退休的公司職員,有的是中年主婦,也有老年婦女,總之,都是一些愛好寫文章的人。他們似乎都有在報紙上發表豆腐塊文章的經歷,因為報紙的讀者專欄反映的是讀者的心聲,而不是文學作品,所以這不能說明他們的筆桿子都很棒,只不過這種經歷是他們“滋生野心”的轉折點。

對每一個人來說,人生劇場喜劇悲劇縱橫交錯,在人生的舞臺上,自己、家人、朋友、同事裡外穿梭。當他想把幾十年的往事變成文字的時候,歲月的大樹如何梳理,永珍眾生的枝葉如何剪裁,他們的“豆腐塊文章”的經歷顯得蒼白無力。在日本,寫回憶錄的人很多。很多城市的文化設施都開設了幫助人們寫回憶錄的講座,很多出版社也緊盯著這個商機,積極參與指導普通人寫書,為他們自費出版出謀劃策。

欲寫回憶錄的人並不是有什麼特殊經歷或功績的人,我詢問他們寫作的目的,有的說是希望透過回顧和審視,重新認識一下自己的人生;也有人說正因為自己一生平凡,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腳印也許會發現自己並不平庸。無論他們以什麼樣的出發點開始這個工程,回憶和寫作的過程必將讓每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經歷有一個冷靜思考,這個人生的整理過程會讓人的精神得到昇華,讓他們都為自己曾經的人生經歷驕傲,也從完成的作品中獲得成就感。

我的書櫃裡已經有了不少日本朋友送給我的書,這些書的作者有幾十年來在當鋪的視窗觀察形形色色來客的老闆娘,有給富人家當保姆、給公司做掃除的清潔工,有城市公交企業的退休司機,有已經退居二線的汽車銷售公司老闆。書的體裁有自傳、小說、散文、俳句集、短歌集,無論是哪一種文學形式,他們都在作品中把人生經歷和感悟投影在生活的時代背景裡,把人生觀和價值觀滲透在紙張筆墨中。

除了少數人的出版物可以在市面上流通銷售之外,大部分人的作品都是分送給親朋好友,或者是文學愛好者之間交換,也有人將自傳作為結識新朋友的名片。可能是因為作者寫作的目的與專業作家不同的緣故,文章中沒有“成名”的伏筆,也沒有“暢銷”的算計,這些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和樸素,讓讀者透過筆者的曾經往事讀到從他的外表所體會不到的經歷和風韻。

我發現在這些書中有一本書裝訂得比較考究,且不論寫作的水平如何,但出書人對作品的重視顯而易見。送書給我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農婦齊藤,她說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要寫書。因為在整理倉庫的時候發現了父親的詩作手稿,為了把一百多年前父親的思緒呈現給自己的後代,也為了嘗一嘗“寫書”的滋味,讓自己瀟灑一回,於是她把自己多年來寫的生活隨筆和剛剛學了不久的水彩畫習作,加上丈夫平日自娛自樂的俳句作品綜合成了一本三人合作的自家書。不論別人怎麼看,一個小學都沒有畢業的農民的女兒,和黃土打了一輩子交道,老了居然還能挺起胸脯把自己寫的書贈送給朋友,她的自得和滿足是可想而。

一位叫稻葉的女士告訴我,退休的丈夫最近很投入的事情是寫回憶錄,她幫著把丈夫的手稿敲入電腦。本來以為跟隨丈夫幾十年彼此很瞭解,讀了丈夫的文章才知道丈夫曾經承受的工作壓力和他對家人的在意。每天等待丈夫完成的手稿成了稻葉女士探索丈夫內心秘密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