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洩�嗣窠夥啪��苯ㄉ璞�胖骯ぁ⒏剎浚ò��300多名現役軍人)3000多人併入內蒙兵團。同年秋,透過接收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河北、山東等省、市以及本區呼和浩特、包頭、巴彥淖爾盟、烏蘭察布盟的知識青年而迅速膨脹起來。兵團編為6個師、41個團(其中6個工業團)。一師、二師、三師設在巴盟,四師、五師、六師設在錫林郭勒盟。1971年5月兵團發展到14�5萬人,其中現役軍人5600人,職工10�1萬人,家屬3�8萬人。知識青年7�6萬人,佔職工總數的75%農林部、財政部、國家計委勞動局:《關於生產建設兵團和農場工人工資問題的調查報告》,1973年。。這一比例,在諸兵團中是最高的。不久,兵團知青增至近10萬人。
4�雲南生產建設兵團。雲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位於遠離赤道的熱帶北緣,是重要的熱帶作物產地。50年代中,大批覆員轉業軍人被組織到滇邊組建農場,昆明市也組織了青年志願墾荒隊分赴各軍墾農場,或組建青年農場。50年代末60年代初,為發展橡膠及其他熱帶經濟作物,從湖南等地抽調了數萬農村青年支援雲南農墾建設。1961年,昆明市知識青年400餘人到了思茅地區的農場。第二年,又從昆明市下放了2000餘名學生和社會青年。1965年,四川支邊青年被動員到德宏、臨滄、紅河等墾區,他們來自成都和重慶,同時,湖南省的農民大量流入。“###”中北京首批到雲南農場落戶的知青於1968年2月8日出發,2月21日抵達西雙版納的東風農場。不久,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熱潮波及充滿神奇色彩的南國熱土。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安置的方式(11)
1969年10月6日,中央軍委批准組建雲南生產建設兵團,以雲南農墾系統和華僑部門的20多個邊境國營農場共9萬餘人為基礎。兵團轄4個農墾師,一師駐思茅地區(西雙版納),二師駐臨滄地區,三師駐保山地區,四師駐紅河地區。下設團、營、連建制。兵團建制龐大,並不嚴格按軍隊編制,有的團下轄20多個營,有的營下轄10多個連。每連雖定員109人,但初期皆不足數,為接收大批知識青年留有餘地。
兵團藉著大批安置城市知青迅速壯大。至1973年,已接收知識青年近10萬人。其中,1968—1971年共有8385名北京知青安置在滇南的紅河州、西雙版納的兵團各農場。四川知青41068人是集中在1971年到達的。這些知青是該省在“###”中培養的首批初中生。他們大多於1969年春季入學,兩年學制共學完一本《毛主席語錄》,一本相當於初中一年級的《數學手冊》和數量驚人的學工、學農、學軍課,從而實現了由學生到知識分子的“飛躍”,達到下鄉接受農民教育的標準。成都知青16652人,安排在滇西的瑞麗、隴川、芒市、盈江、賓川、滄源等處農場;重慶知青24400人,進入滇南勐臘、景洪、河口、彌勒、文山、金平、勐海等地農場。上海知青為數最多,4年###有47575人加入兵團。以上接收外省知青共97000餘名。加上昆明知青7038人,總數超過10萬人雲南省檔案館存《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檔案》卷129,轉引自《中國人口?雲南分冊》,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9年版,第210、226頁。。
兵團組建時從昆明軍區抽調2000多名現役幹部。昆明軍區頒佈的《雲南生產建設兵團編制表》規定了現役軍人配備比例:兵團機關佔80%—90%,師、團機關佔50%—70%,營、連只配兩名主管幹部。兵團總人口約30萬,幹部、戰士、職工18�8萬人《熱血冷淚——世紀回顧中的中國知青運動》,成都出版社1993年版,第204頁。。這就是說,知識青年佔兵團職工的一半以上。
5�廣東生產建設兵團。廣東省地處華南,氣候炎熱,50年代初,國家抽調兩萬多名軍隊幹部戰士,組建林業第一師、二師,在海南島、雷州半島開荒,建立橡膠農場。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到1966年,海南島等邊遠地區已是國營農場星羅棋佈,農場內橡膠園、茶園,還有劍麻、香茅、咖啡、可可、胡椒、油棕、椰子……一片連著一片。
1969年4月,成立了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接管了原海南、湛江的國營農場和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研究院。兵團組建時接收了大批本省知識青年和退伍軍人。1971年兵團轄10個師(海南7個師、湛江3個師),148個團(橡膠團131個,茶葉團3個,劍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