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江州之戰而言,程宗揚道:宋軍到幾千裡外作戰,一舉一動都花的是錢。不說兵甲器械,但說糧食,宋軍以七萬人計,每人每天需要兩升糧食,七萬人一天就是一千四百石,一個月需要四萬兩千石。一匹戰馬用的糧草是士兵的六倍,如果宋軍有一萬匹馬,每個月合計將近八萬石糧食。
自從與捧日軍交手之後,程宗揚就反覆算過這個問題,這會兒胸有成竹地說道:這是前線消耗的糧食,大軍在外,每個士兵大概需要三個民夫供應物資,這樣還有二十萬民夫,需要的糧食再加三倍,每個月就接近二十萬石。
孟非卿道:宋國臨安周圍幾個大倉,每個都有三十萬石的存糧。
這就要說到運輸問題了。我問過宋軍軍糧運送的方法,一般情況下,一個人能夠揹負的糧食是六鬥,每天需要吃兩升。以一個士兵需要三名民夫計算,三名民夫一共背一石八斗糧食,加士兵是四個人。前六天一共吃掉四鬥八升,其中一名民夫帶六天口糧一共一斗二升返程。接下來六天,三個人一共要吃掉三斗六升,另一名民夫帶十二天的口糧二斗四升返程。接下來六天,兩個人一共吃掉兩鬥四升糧食,最後一名民夫需要帶十八天的口糧三斗六升返程。這樣三名民夫供應一名士兵,最大行程是十八天。即使返程口糧減半,運到前線也只有三鬥。
程宗揚沾了茶水,在案上划著解釋道:從臨安到沅水可以走水路,雖然省力,但逆水行舟,速度緩慢。從沅水開始,到烈山是一個月的路程。宋軍至少要在途中設兩處糧倉才能保障供應。計算下來,每運送到前線一石糧食,途中就要消耗十二石。要保障宋軍每個月八萬石糧食供應,臨安運出的糧食就接近一百萬石。
不錯。兵法講究因糧於敵,從敵方得糧一石,就省了己方十倍的耗費。
孟非卿笑道:不過很少有人算得像你這樣清楚。
孟非卿久經軍旅,對這些並不陌生,程宗揚也不細說,接著道:況且臨安的糧倉也不是軍儲,還要供應臨安居民食用。我估計宋國官倉能呼叫兩百萬石已經是極限。現在每石糧食是多少錢呢?
我買的時候秋糧上市,糧價正賤。孟非卿道:平常糧價每鬥在三十到六十銅銖左右。
那麼每石就是三百到六百銅銖。以一石三個銀銖計算,一百萬石糧食,就是三百萬銀銖,合十五萬金銖。程宗揚道:如果糧價每石漲到一千,甚至三千銅銖呢?
你想把市面的糧食全買下來,囤積居奇?
程宗揚笑道:當然用不了全買,只要我們能買一成,剩下的就有人搶著買了。
孟非卿熟稔軍事,對市面糧食的流通並不在行,問道:一成有多少?
我估計有四五百萬石。詳細的就要找行家了。
孟非卿琢磨了一會兒,然後道:你準備怎麼做?
程宗揚精神一振,首先從糧食交易源頭下手,爭取拿到兩百萬石左右的貨單,這一筆開支是三十萬金銖。然後在市面上掃貨,從三枚銀銖一石開始大筆吃進,前五天爭取買到五十萬石,三天之後提價到五枚銀銖,接著是八枚銀銖。一個月之內漲到十枚銀銖,一貫的價格。
這一關是最難的,糧食漲到十枚銀銖,超過平常價格一倍,肯定有人大筆拋售。我估計吃進量會在一百萬石以上,前後至少要準備五十萬金銖來應付。只要能撐過這一關,往後就好做了。
孟非卿牙痛似的吸了口氣,這得多少錢?
至少要八十萬金銖。程宗揚道:不過這樣做最怕有大糧商出貨,老大門路廣,晴州又是糧食交易大戶雲集的地方,我想你給我引見幾個人,我先探探底。
孟非卿尋思了一會兒,晴州糧食生意大都在朱氏商會手裡。但我們與朱氏交往不深。
陶氏怎麼樣?我看陶弘敏挺上道的。
()
孟非卿道:找他是可以。不過八十萬金銖不是個小數目,人家未必肯冒這個風險。八十萬,都夠我打四次仗了。
程宗揚笑道:老大,你不要想著是破財,這是賺錢的好事。只要糧價漲到一貫,賣出一百萬石就是五百萬石的收入。這樣的好事當然是有財大家發了。
孟非卿笑道:既然是好事,以前為什麼沒人去做呢?
平常市面糧食不缺,貴了賣不出去。現在宋國出兵打仗,糧食是必需品,總不能讓軍士在前面餓著肚子打吧?價錢再貴,賈師憲也得咬牙去買。這種錢,不掙他們掙誰的?宋國要不肯買也行,仗就不用打了。他們收兵,咱們在江州安安穩穩過日子,順便數錢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