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其中以試圖征服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為忽必烈建造戰艦的高麗人有意建造和設計質量極其低劣的船隻是導致忽必烈的蒙古艦隊葬身魚腹的主要原因。

元朝統一後四等人的劃分蒙古征服中國全國後,將其政權下的人民劃分為蒙古、色目、漢人和南人4個等級,並且規定這4等人在做官,打官司、科舉諸方面有一系列不平等的待遇,乃是整個元朝施行民族壓迫政策的鐵證。

蒙古族在各等人中名列第一等,是元朝的“國姓”。

色目人繼蒙古人之後名列第二等,主要指西域人,如欽察、唐兀、畏兀兒、回回等。

漢人為第三等,指淮河以北原金朝境內的漢、契丹、女真等族以及較早被蒙古征服的雲南(大理)人,東北的高麗人也是漢人。

南人為第四等,也叫蠻人、新附民,指最後被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內各族(淮河以南的人民)。

'編輯本段'元朝中期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丘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大德十一年(1307年),成宗死,前太子真金之孫海山即位於元上都,是為元武宗。並立其弟愛育黎拔力八達為皇太子,約定兄終弟及,同時又約定愛育黎拔力八達死後,帝位復歸武宗之子和世剌。

至大四年(1311年),仁宗即位,但違背前約,封和世剌為周王,令其出鎮雲南,而改立自己的兒子碩德八剌為皇太子。

延祐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延祐七年(1320年),仁宗死,碩德八剌即位,是為元英宗。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編成並頒佈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至治三年,英宗從南返途中,駐蹕南坡,被權臣鐵失等人殺死。謀亂諸王大臣擁立當時鎮守漠北的前太子真金之孫也孫鐵木兒即帝位'2',改元泰定,是為泰定帝。

泰定五年(1328年),泰定帝死。丞相倒剌沙在上都奉泰定帝之子阿剌吉八為帝,而與此同時,元武宗的舊部重臣燕帖木兒與河南行省丞相伯顏則分別秘密向漠北和江南遣使,同時迎接周王和世剌與其弟圖貼睦兒。結果,圖貼睦兒先至元大都,遂於天曆元年(1328年)自立為帝,是為元文宗。而和世剌抵達和林後,也宣佈即位,是為元明宗。文宗表面上表示願意退位,奉兄為帝,兩人遂相會於上都之南,文宗毒死明宗後稱帝。

至順三年(1332年),文宗卒。臨終下詔立明宗子為帝。權臣燕帖木兒為了控制朝政,故意舍長立幼,立懿璘質班為帝,是為元寧宗,但寧宗即位未及一月就病逝,其兄妥歡貼睦爾才得以即立,是為順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概述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闊的王朝,國力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從疆域的廣闊度來說,只有後來的清王朝才能和元朝相提並論,清朝也是一個少數民族執政的王朝。

元朝的疆域是:“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東、南所至不下漢、唐,而西北則過之”(《元史·地理志》)。包括蒙古全境和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及泰國、緬甸北部的一些地方。面積相當於今天中國疆土的兩倍。

魏源《元史新編》說:“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過於漢唐。”元朝人對自己國家的強盛是充滿了自豪感的。

虞集在《廬陵劉桂隱存稿序》中評價當代文人說:“國朝廣大,曠古未有。起而乘其雄渾之氣以為文者,則有姚文公其人。”

貫雲石在散曲《雙調·新水令·皇都元日》中歌頌:“江山富,天下總欣伏。忠孝寬仁,雄文壯武。功業振乾坤,……賽唐虞,大元至大古今無。”

蒙古帝國作為一個蒙古族建立的政權,在經過對歐亞非廣大地區的征服後,在文化思想領域也主動或被動地吸收集合了多種文明長處,因此,到了整個元朝統治時期充滿了“漢法”與“色目法”的主導地位之爭。元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不僅在中華文化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在諸多領域出現了新的飛躍,推進了中國多元一體文化的發展程序,開創了中國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對中華文化的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