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陣,早已是軍心渙散,邊關守衛出勤都是敷衍了事,人雖在崗卻從不出力。因此,仁宗皇帝這種對外政策始終以“仁”為本的做法,在這個弱肉強食的時代註定會自食苦果,這是後話了。
御飛兒穿過城門進入了杭州城,他很快就發現立在城門邊的一塊告示牌前圍滿了人,那些圍觀的人正相互間議論著些什麼,但此時的御飛兒根本就沒有心思去湊熱鬧,因為這幾天他連續趕路,一路上只是以乾糧充飢,沒吃過一段像樣的飯菜,並且今天一早到現在還沒有吃過任何東西,眼看著就要到正午時分了,御飛兒腹中早已是餓的咕咕直叫了,所以他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趕快找一家酒店好好的吃上一頓,然後再找家客棧歇歇腳。於是御飛兒大步朝著城內走了進去。
儘管是快到正午時分了,但杭州城街道上來往的行人仍然絡繹不絕,再看那街道兩側的商鋪與攤點,所售貨物是琳琅滿目,直讓人想起這樣的一首詩:“五色迷離眼欲盲,萬方貨物列縱橫。舉頭天不分晴晦,路窄人皆接踵行。”
御飛兒自小就在普陀山修煉,哪裡見過這等繁榮景象,因此人走在這街道中一時竟忘了東西南北。就在不經意間,御飛兒突然看到離自己不遠處有一家酒樓,只見那家酒樓座無虛席,人聲鼎沸。御飛兒在自己心中不由得想道:“此酒樓生意如此之好,想來必是有其特殊之處,我何不去品嚐一番。”想到這裡,御飛兒立刻朝那間酒樓走了過去。
御飛兒很快就來到了那座酒樓前,只見那酒樓正門上立有一牌匾,上面題了四個大字“仙樂酒家”。御飛兒走進酒樓後迎面又看到兩根大柱子上寫有一幅對聯,這上聯是:“翹首迎仙蹤,白也仙,林也仙,蘇也仙,今我買醉湖山裡,非仙亦仙”,下聯為:“及時行樂地,春亦樂,夏亦樂,秋亦樂,秋來尋詩風雪裡,不樂也樂”。當御飛兒還在心中解讀這幅對聯時,那賬臺中的酒樓老闆這時迎了上來。
這酒樓老闆姓張,是個信佛之人,平時好善樂施,因此認識他的人都叫他“張好人”。據說這張好人曾經得過一種怪病,雖尋遍了杭州城的名醫但卻不得治,眼看這張好人就快要不行了。這時有個好心人建議他去普陀山祈求觀世音菩薩顯靈,說不定會有奇蹟發生。那張好人實在沒有別的辦法了,便聽從了此人的建議去了一趟普陀山。等他從普陀山祈求菩薩顯靈回來後沒過幾天,這張好人的病竟然就好了。從此張好人便成了一個信佛的人,平時樂善好施,以助人為樂,每到觀音大士誕辰、出家、得道的三大香會期,這張好人都要去普陀山進香還願。由於他經常去普陀山,因此這張好人知道在普陀山不肯去觀音院後面的寺後寺有一些道士在裡面修行。當御飛兒一走進他的酒樓,那張好人看到御飛兒的裝束後就知道這是一位來自普陀山寺後寺中修行的一位小師父,於是他趕緊笑著迎了上來,口中同時招呼道:“我看這位小師傅應該是在普陀山寺後寺內修行的一位小道長吧?”
御飛兒見酒樓老闆正在朝自己打招呼,他趕緊回道:“小道正是在普陀山中修行的一名入門弟子,店家稱我為道長實不敢當。此次小道還是頭一回下山來到這杭州城,就在路經這附近時被店家酒樓內的食物香味給吸引了過來,不知酒樓內是否還有空坐?小道連日趕路,此時肚中是真的餓急了。”
“小師父莫急,請隨我來。”說完張好人帶著御飛兒來到酒樓內靠窗的一張桌子邊。
只見在這張桌子邊坐有一位白髮白鬍子老道,身穿一襲白色道袍,鶴髮童顏,全身透著一股仙風道骨之氣,從他的外貌以及這身打扮很難判斷出他究竟有多大的歲數了。此時這位老道士正閉目養神在等著他點的飯菜,在他面前的桌面上擺著一副褡褳,而靠近他身後的窗子邊則立有一幡,幡上寫著“問卜算卦”四個字,看樣子這位白鬍子老道應該是一位行走江湖的算命先生。
張好人領著御飛兒來到那白鬍子老道桌邊,笑著對白鬍子老道打招呼道:“老先生打攪了,這位小師父是從普陀山來的,不知老先生是否介意與這位小師父共坐一席?本店現在實在是沒有虛坐了,還望老先生能通融通融。”
白鬍子老道睜開眼看了一眼御飛兒後回道:“相逢便是有緣,但座無妨。”
張好人聽到白鬍子老道的回覆後忙招呼著御飛兒坐下,然後將跑堂小二叫喚了過來。等跑堂小二來到桌邊後,張好人對著御飛兒說道:“小師父需要吃什麼就吩咐這位小二,前臺事務眾多我就不在此奉陪了。”
御飛兒連忙起身答謝道:“多謝店家照顧,小道就不耽誤店家做生意啦!”
張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