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之初的時候,在一些創造性事務方面,他往往要尋求別的公司支援,比如,像產品的設計和公司廣告製作。對於其他不重要的事務,史蒂夫也一律遵循“拿來主義”的理念。但史蒂夫規定,對於技術方面的創新一定要在蘋果公司內部完成。如果他的技術人員確實不能夠完成,他們會僱用其他公司的人員來蘋果公司幫助他們。史蒂夫不允許到蘋果公司以外的地方進行科學技術研發。
一個人如果不能改變自己的思想,那麼他只能成為過去的奴隸。史蒂夫一直在努力不當過去的奴隸。(炫…書…網)
羅賓斯坦和法戴爾在設計蘋果公司的MP3播放器時,他們的設計鏈依靠的是現貨供應的配件,然後按照一流的裝配方式把這些零部件組裝在一起,甚至關鍵的零部件,比如數模轉換器(數字訊號到模擬訊號的轉換器件)都是從別的生產商那裡採購的。一些特殊的部件,比如微型硬碟驅動器,他們使用的是日本東芝公司的標準硬體產品,雖然蘋果公司在第一年幾乎是壟斷了這家公司的這種硬體產品,但別的公司要想買到這種硬體產品也是相當容易的。(如果你開啟MP3播放器iPod的設定選單,並且選擇“法律宣告”選項,你會發現iPod的版權是歸PortalPlayer公司擁有的,而其他不少硬體也是從別的公司獲取的。)
史蒂夫對MP3播放器設計技術的熱情(抑或是狂躁)顯得超乎尋常,他的這種熱情要比他在負責蘋果Ⅱ電腦研發,要求電腦焊接線筆直、完美的時候還要高。在這種MP3播放器推向市場的時候,有關專家小組在《設計鏈》(Designchain)雜誌上撰寫了一篇文章,對這種播放器的設計技術給予了高度讚揚,他們認為播放器的內部設計絕對是“一流的”。
設計iPod播救器外形的是技術創造天才喬納森·艾弗,他是蘋果公司產品設計組的副總裁。早在l0年前,有一位和藹可親的英國人曾經來到蘋果公司,他對蘋果公司設計的很多產品都非常讚賞。喬納森的設計成果也得到了他的同事和一些使用者的稱讚,他們認為喬鈉森的設計很有未來眼光,他設計的iMac電腦也有鮮明的特徵。然而,喬納森在設計領域還非常不知足,他甚至宣稱:“計算機產業界的設計水平已經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了。”
喬納森認為,蘋果電腦公司是一個極好的工作場所,因為這裡的老闆和他一樣對高水平的設計非常欣賞。他還認為,史蒂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設計人員”。
在早期,當喬納森·艾弗為蘋果公司第一種膝上型電腦——精美的強力膝上型電腦( PowerBook)設計外形時,他評論道:“人們對我的外形設計的期望值太高了,都讓我有點驚慌失措了。”在2001年,他甚至面臨著更高的期望——然而這一次不是公眾對他的期望,而是他的老闆史蒂失·喬布斯對他的期望。
“從很早的時候,我們就想把產品設計得非常自然、非常完美,使用起來也非常簡單,你幾乎都不會想到這種產品是被人設計出來的。”喬納森說。
“就像從事這項產品設計的其他人員一樣,我也是絞盡腦汁地思考我的設計方案,不僅僅因為這是一種挑戰(這的確是一種挑戰),也因為我樂意為此付出我的努力,”他說,“只是到了後來,在產品基本成形的時侯,我們研發這種產品才具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在這個世界上,能有幾家公司在一年內完成一種全新品牌的研發專案,創造出具有突破性成就的產品,而且又能讓這種產品的銷量遙遙領先於其他公司的同類產品呢?然而蘋果公司卻做到了。
很多富有創造才能的人說話都是結結巴巴的,當他們向別人說明自己的技術創造時往往會語無倫次。史蒂夫這個輟學的學生如果也是這樣的人,其他人當然也會體諒他的,然而他說話卻不是那樣,而是相當深刻。在1996年的一次採訪中,史蒂夫說:“‘設計’這個短語是非常有趣的,有些人認為設計意味著產品的外形如何。當然,從某些方面來說是這樣的,但如果你從深屢次上挖掘一下它的含義,你就會明白,它的真正含義是如果要想把一種產品設計好,你就要真正抓住這種產品的‘靈魂’所在。你要深入而全面地瞭解這種產品。
史蒂夫接著說:“要想真正完全瞭解某件東西需要一個入積極地投入……然而,大多數人不願意花費時間這樣做。”然後他又給記者講述了一個他自己家裡的故事,藉以說明他那種讓員工“膽戰心驚”的決定是如何做出的。史蒂夫說,設計不僅僅是“想到某種新東西”的問題。他詳細描述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