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方條款所提各條,只有‘允’和‘不允’三字可說。”李鴻章心中暗怒,但表面仍保持平靜,不動聲色地駁斥道:“既是兩國談判,難道不準分辨?”
(六十七)
伊藤博文道:“辨論可以,但是所提條款不得減少。”李鴻章道:“閣下是知道我國近況的,近數十年戰禍連年,原本富足的我國現在已是國困民貧,貴方所求者當以我國力所可及為好。”伊藤博文嘿嘿一笑道:“這樣吧,停戰期限已經無多,中堂所言對和談也確有誠意,為免徒爭口舌多方辨論而浪費時間,我以實告訴閣下我們現在所議的條款是我國政府因對閣下保護不周,致使中堂受傷以後所作的最後修定稿,比原來向貴方提交的和約底稿已經作了很大讓步,以表示對閣下的謙意,倘閣下再欲徒爭口舌,我想也是枉自勞心費神罷了。”李鴻章早將前後兩次議和條款作了比較,認為日方所提條款確比原來和約底稿作了退讓。權衡再三,遂於光緒二十一年(即公元一*五年)四月十七日在春帆樓和伊藤博文簽訂了自南京條約以來最為屈辱的《馬關條約》。大致內容如下:
一、承認日本對朝鮮的控制。
二、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和澎湖列島。
三、賠償軍費二萬萬兩白銀。
四、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四個通商口岸為商埠,日船可沿內河駛入以上各口。
五、中日舊訂之約章一律廢止,以後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自由製造產品,運往中國內地時按進口貨物納稅,並準在內地設棧寄存。
條約中還規定,為保證中國履行條約,日軍暫時佔領威海衛。
中國國內聞知《馬關條約》的內容後,全國大譁。各階層人士紛紛要求拒和廢約,遷都再戰的呼聲震遍全國,臺灣人民驟聞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皆驚嚇無人色,復奔走向告,繼之跺腳號哭,於市井鄉里,聲震於天,達於四野。痛定思痛,遂聯名釋出檄文,願人人戰死而失臺,而決不願拱手讓臺,並集隊*,高呼“與其生為降虜,不如死為義民”,北京城中則高呼“殺李鴻章以謝天下”。
馬關條約簽訂後不久,日本侵略者便堂而皇之地對臺灣發起了進攻,臺灣是中國第一大島,面積35760平方公里,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享有中國寶島之稱。中法戰爭後,臺灣成立行省,升原三宣總督劉永福為臺灣巡撫,此時,劉永福已是花甲之年,在反日分子唐景淞、林朝棟、楊汝翼等紛紛內渡後,毅然挑起抗日重擔,和副將楊泗洪等組織起“寧為義鬼戰死,不作順民苟活”的臺灣人民抗擊日寇的侵略。從1895年6月至10月,與日寇頑強作戰達5月之久,戰鬥一百餘次,擊斃日軍中將白川供能久親王及山根信成少將,殲滅日寇三萬二千餘人,終因日軍兵力太大,孤軍無援而戰敗。但臺灣人民保衛祖國的鬥爭仍在前仆後繼地繼續著。
李鴻章在全國一片竭力反對和咒罵聲中不敢驟回北京,躲在天津裝病。慈禧知李鴻章久不入朝,系怕朝堂中諸大臣譏笑指責,乃下旨令帝師、現任戶部尚書翁同和入值軍機,令榮祿接任直隸總督,降李鴻章為兩廣總督,即日赴任。李鴻章大喜,乃往廣州赴任去了。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圖中興光緒帝變法,雪國恥義和團抗敵
(六十八)
卻說甲午戰後,大清帝國與日本定下了割地賠款的《馬關條約》後,中國的北方近鄰——沙皇俄國,去年剛剛即位的皇帝尼古拉二世見中國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大怒。立即召開御前會議,尼古拉二世對群臣說道:“俄國的國土多半是冰天雪地;俄國的疆界應該是向南、向東拓展,俄羅斯皇帝的尊號應該是:俄羅斯皇帝加中國皇帝再加上日本國的天皇。如今中國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是削弱自己以資敵國,我們希望中國弱下去,但是我們不希望日本因之強大起來。中國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豈不是阻礙了我們向南發展了嗎?眾位愛卿有何妙計?”時在中國任俄國公使的喀希尼奏到:“為今之計,政府當儘快和法國、德國取得聯絡,指責日本向中國索要太多,令其將遼東退還給中國。法國向為我之友邦。料其肯定願意和我們並肩對日本施以干涉。德國雖然不願意干涉日本,但見俄、法兩國行動一致干涉日本,恐其孤立,我國政府再利用其恐懼的心理而邀之,彼必同意與俄法兩國一致行動。日本國雖然強盛,也只是和如中國、朝鮮這類落後之弱國相比而言,比之與英美,則顯其弱,比之與俄德法,在微臣看來,也只能是伯仲之間。今日本在與中朝兩國鏖戰之後,國力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