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2部分

憂喜參半,出京赴任了。那時已是治平年間,安石早在金陵服喪,越州又不順路,兩個人只能且靠書信來往。安石見他遠出京城,倒是有些為他高興。他的《為後人議》,也始終放在行囊裡,沒向任何人公開過。他很體諒歐陽修他們的處境:四面楚歌,一時根本顧不上關照自己;二呢,雖不十分明瞭,或者也能體察自己始終不發一言的苦衷。那麼,將他外放,也就是一種不關照的關照了。及至時過境遷,歐陽修已經敗走亳州,他才將文章寄給了歐陽修。歐陽修除了贊成他見事明理,自然也為他的知恩圖報,決不落井下石,而感嘆唏噓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大宋遺事 第八十二回(3)

安石自江東任上還京,與子固一起也盤桓了幾年,相互都有長進。雖說志同道合,有時也小有分歧。主要是子固多少有些迂闊空談,還守著過去的看法,主張先行教化,然後再求變求治。這是安石在江東時,子固給他的信中提出來的。安石也贊成這種看法,但他畢竟經州歷縣,接觸實際政治多,知道那頂多只能是個理想,或思考一切的邏輯出發點,是不能真正付諸行動的。要真付諸行動,等官民全都成了正人君子才有所作為,不啻就是完全取消一切變革了。到子固下了越州,他似乎也不再膠柱鼓瑟,變通多了。

越州的衙役,很久就不用差派,而是花錢僱傭了。錢從哪兒來呢?主要靠酒場專賣釀酒所得。不夠,則將錢攤到農戶頭上,讓他們交錢幫助。這有個名目,叫助役錢。原來說好只交七年,過期就不再交了。可子固到時,早過了七年,還是照交不誤。地方官吏從中漁利,不願輕易放手呵!通判管的正是錢糧財政,子固當時就下令免了,而且明令今後再不準擅自增加招募差役的錢!

當年災荒,眼看官倉不夠賑濟,他先就將各縣知縣召來,替他們出點子道:“你們回去,將那些有錢有糧的大戶找到縣上,勸勸他們。就說:‘災民飢不擇食,保不準要來吃大戶,倒黴的還不是你們這些大戶人家嗎?與其被人一文莫名地瓜分,幹嗎不趁早平價賣給縣上,得了實惠不說,也是積德行善。’他們不會不動心。你們有了平價糧,再平價轉手賣給災民,問題就解決了。”這辦法果然靈,一下就得了十五萬石糧食,什麼問題都解決了。農民青黃不接沒東西種地,怎麼辦呢?子固又想到安石在鄞縣的辦法,貸出許多青苗錢,也是加利和本利一起,與秋賦一塊兒上交。

有這麼幾大德政,自然有口皆碑。一任期滿,子固自己又想回朝廷了。英宗已經薨逝,朝政可能一新,誰都知道這是一個機會。他也想同安石一起做些事情。除此之外,母親留在京城無人照應,也是一條理由。他給朝廷專門上了摺子,請求返京,或就近任職。可結果,卻是改調齊州!

清算濮議舊賬的人,還沒忘了他一言不發、姑息養奸的投機行為,要跟他算上一算。神宗問呂公著:“就愛卿看來,曾鞏這個人怎麼樣?”

公著想都沒想,就答道:“回陛下,曾鞏也是一代名士,不可多得的人才。只是就微臣看來,他為人行義不如處理政事,行政才能又不如文章學問。”

這意思很明顯:曾某人不可不用,也不可大用。要用,也只能用他的文章學問而已!

“何以見得?”神宗並不放心,又問。

於是,公著便將他所知道的子固虧行,不管事實與否,有一搭無一搭,全都縷述了一遍:從與大哥分居到濮議息奸,無一遺漏。神宗聽完,不說話了。

可神宗問曾公亮時,曾公亮卻極口推薦,並舉出當年歐陽修如何推崇他作為旁證。他想不到的是,這恰恰增加了皇上的疑慮:身為臣子,為私情而不顧大義,恰恰是最要不得的!

神宗排解不下,又去問司馬光。司馬光一笑:“呂公著與曾公亮褒貶不一,一點都不奇怪。”

神宗聽出話裡藏著機鋒,自然要問:“難道有什麼糾葛不成?”

“臣也是道聽途說來的。曾公亮與曾鞏家,至少有過兩代恩情了。”司馬光說。這可是頭一回聽說有這種事,神宗自然要打破沙鍋問到底。司馬光說:“當年,丞相還在山陰做縣令,因為壓價買了子民幾十頃田,被人告了,知州原是要深究的。曾易佔,就是曾鞏的父親,正在那兒做幕僚,勸知州說:‘曾公亮高中進士,前途不可限量。為這點兒小事礙了他的前程,實在可惜。官場上的事,山不轉水轉。何不放他一馬,也好圖個日後相見!他父親曾會現做明州知州,年老多病。不如找曾公亮來商量一下,讓他父親認了這檔子事,反正他也該致仕了。這麼著,與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