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漢鍾離、呂洞賓、曹國舅、鐵柺李、何仙姑)及一個騎著仙鶴的老壽星順著繩索凌空放下,年、月、日、時四個先行官為分別騎在馬上的四個神仙,馬和神仙都是用木頭精雕而成,這些社人、社馬都是按真人真馬的比例縮小的,每年都要重新修固,去掉脫落的油漆,塗上當地的血膩子,重上底色,再用礦物顏料和油漆畫上輪廓、五官,馬上有彩漆,神仙披袍穿衣,威猛英俊、神態各異。有的如威風凜凜的將軍,有的像馳騁疆場的鬥士。

少數民族的拜月習俗

在少數民族中盛行祭月、拜月的風俗習慣。雲南傣族盛行“拜月”。傣族傳說,月亮是天皇第三個兒子巖尖變的。巖尖是個英勇剛強的青年,他曾率領傣族人民打敗過敵人,贏得了傣族鄉親的愛戴。後來,他不幸死後,變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繼續發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給傣族人民帶來光明。每逢中秋節這天,小夥子一清早就帶上火藥槍上山打火雀、野雞,獵取民俗節慶。

藏族的“尋月”。*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白族的筷子歌

人民對筷子的偏愛,不僅和其他民族一樣在生活中離不開它,而且還形成了獨特的筷子習俗和歌謠。

在大理地區白族群眾中不管是婚喪娶嫁,還是請客吃飯,首先都要雙手敬筷給賓客,以示尊敬,並以筷子為內容歌唱。比如在喜慶宴上是這樣唱的:“一張桌子四四方,八大碗菜擺中央,八雙筷子擺四邊,八人坐四方。舉起筷子拈菜吃,主人我來謝大家,說說笑笑莫忘吃,請動筷品嚐”。

一般請客吃飯,用一般的竹筷子。而在白族婚禮上,一律都用紅顏色染就的竹筷子。主人在婚慶之前要砍回些竹子請人加工削成筷,然後染紅。這一是取紅為吉利,二則是借用紅字的諧音,取“和睦”之意,而前來參加喜慶婚宴的客人都要把自己使用的那雙紅筷子帶回家,借主人家喜氣。因而,有喜慶的人家,首先是要準備足夠的“紅筷子”。

在大理地區,白族人家在嫁姑娘時,姑娘要唱“哭嫁歌”和“辭娘歌”。做孃的聽了這些歌,雖捨不得女兒出嫁,但還是勸女兒出嫁,並以筷子作比喻唱起這樣的歌:“一支筷子不成雙,一雙筷子不是單,一雙筷子好吃飯,相依又相幫。做人不做單筷子,單筷一支難成家,一雙筷子才成業,女兒記心上”。

求親相親,勸人娶嫁也都常用“一支筷子夾不了菜”的諺語來相勸或提醒對方。特別是上門求親時,有首以筷作比喻的歌,聽來十分親切,那歌是這樣唱的:“你家門前有蓬竹,青枝綠葉好茂盛。討根金竹做筷子,答應不答應?別處竹子我不討,你家竹子討一根。討得金竹做筷子,合做一家人”。

年輕人談情說愛,也以筷子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愛慕之情,常常唱起這樣的歌:“好久不到這邊來,這邊竹子長成材,不知金竹有無主,真話說出來。有主你就說句話,無主你就跟我來,討得金竹做筷子,與金碗作伴”。

其中,有一首《點菜蔬》歌裡也唱到了筷子:“是誰發明了筷子?是盤古發明了筷子。筷子用什麼做成?筷子用竹子做成。筷子用它做什麼?筷子用它吃飯。筷子為什麼要用一雙?筷子一雙是男人和女人。世上有多少雙筷子,世上就有多少個男人和女人”。

歌中唱到筷子的來歷雖不可信,但它讓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白族人民對筷子的偏愛和與眾不同的以歌直抒胸臆。

邯鄲除夕扔愁帽

古趙京都邯鄲,在除夕歡慶活動中,流傳著一種奇異的風俗“扔愁帽”。

“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靜時進行。各家各戶的大人、孩子,都把頭上載過的舊帽子或舊頭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掃街道時,再把它們清掃到牆旮旯裡,到正月十五夜晚烤“柏靈火”時燒掉。老人說,這樣做,可以扔掉一年的舊愁,迎來一年的新喜。

相傳,這一習俗,起自戰國末年。秦始皇打敗齊、楚等國,派大將章邯出兵趙國。趙*民堅守陣地,英勇抵抗,給秦軍以重大創傷。秦將章邯大怒,攻破趙國都城邯鄲後,對這一地方,不分老幼婦孺,官商民賈,大肆燒殺擄掠。趙國人為了逃避秦軍的殺戮,士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離鄉,四處逃亡。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規定了統一的土服士帽、商服商帽,趙國人不忘國恥大辱,每當夜深人靜,就紛紛把秦王規定計程車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