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部分

“毋庸客氣,喝酒,喝酒!”司馬光大笑著配了幾倍。

蘇軾本來就是豪爽之人,亦好酒,沒有客氣地喝了幾大杯。酒菜下肚,稍稍驅走了嚴寒,待得酒足飯飽之後,雙方都知道,該是進入正題了。

司馬光招呼下人把桌宴下了,再奉上熱茶之後,讓下人都出去,廳裡只剩他們兩人光放下茶杯,沉靜地問道:“子瞻這次回京。打算做到什麼程度?”

蘇軾早有準備,答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我輩之志願。蘇某雖不才,然而亦是認為為身清正,沒有大過大非,又已妻兒,因此前兩'首發算是勉強可過了。當然只剩治國平天下了!”

“好個治國平天下!”司馬光讚道。“不知子瞻打算如何去做?”

蘇軾道:“這不是過來問問相公有何吩咐了嗎?”

司馬光哈哈大笑道:“吩咐不敢當。只願能志同道合,一道治國平天下而已!”

蘇軾沒有繞***,直說道:“蘇某現在已經做了選擇,就不會三心兩意,相公但可放心。”

司馬光也道:“子瞻的品行,老夫當然瞭解。否則也不會請你來過了。你蘇軾兄弟都是當今大才,能助老夫,當能事半功倍,屆時天下平定,自會論功!”

蘇軾問道:“相公可有善策了?”

“子瞻可有?”

蘇軾道:“以當今朝的形勢。相公與王介甫以是死局,非一方倒下不能制止局勢蔓延。老實說了罷,若是一方倒臺,以王介甫手下地手段。倒下的一方必無好果。這點蘇某更相信相公的人品,大家不過是政見不合而已。只要一方敗退,實在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是吧?”

司馬光嘆道:“子瞻果然是爽快人!這點老夫可以給子瞻承諾,只要朝政恢復平靜。天下局勢能有好轉,老夫就滿足了,沒有做權臣的心思。子瞻也是聰明人,應該看得出來,老夫雖然是宰相,然而朝形勢比之王介甫還要遜色!其實王介甫若能好好為之,以他之才,聽以勸諫,不急不躁,大有可為!可是他偏偏急於求成,大刀闊斧以至天下洶洶,老夫看不下去才奮起以之想對而已!”

蘇軾嘆道:“昔日好友,成今局面,誠然可惜可嘆!”

司馬光默然,他與王安石地關係,天下皆知,也沒有隱諱的地方,更可以拿出來大談,正如司馬光所說他平生沒有不可與人言之事,與王安石作對,自認也是稟了公心,沒有私怨在內!

“子瞻觀王介甫今之政略如何?”司馬光突然問道。

“好,亦不好。”

“何解?”司馬光有點奇怪了。

蘇軾說道:“先說好吧,大宋百年積弊,不單王介甫清楚,蘇某與相公皆清楚。當年蘇某為其鼓吹變法,引導輿論,也是出於要改革弊端地心思;而相公在官家詢問王介甫才華如何時,也答說有大名三十年,用之天下安定。想來當時相公也是想改革這個朝政的吧?”

“當然,不單當時,就是現在老夫也還在做著改變之事!”司馬光坦白承認,“我朝弊端,困於財政。一個帝國若沒有錢財什麼都做不了。老夫當然認為自己於經濟之道並不如王介甫,因此大力舉薦,欲要一革朝政。可是王介甫支援變法之後是什麼狀況,子瞻也有耳聞了吧?”

蘇軾點頭,道:“帝國困與財政,王介甫治國先理財,因此蘇某要說好。觀其政略,青苗之法,皆是為了提高財政收入,不無創舉!總地來說,不少法令皆是良法,是好的!可嘆地是他不注重細節!不瞞相公說,其實蘇某在回京之前都還是以為這些法沒有多大問題的,可是一路過來,耳聞眼見,總算認為到具體的情況了!”

“怎麼說?”司馬光很是好奇。

“還是那句話,不重細節,也像相公所說地太過急噪。比如這個方田均稅法,雖說經過改變,在賦稅幾何上作了規定。然而蘇某一路過來,卻聽到不少百姓說此法有害,原因是在實行方田時,把田地分成幾等,地方上還是有大地主與官僚勾結,把自家上好地田地劃為下等,卻把百姓貧瘠的田地劃為上等。有錢人交的稅少了,貧瘠人家反而負擔重了!其實此法若是能先劃幾路來做實驗,整出經驗之後才分步驟一路路去推行,效果更好!”

司馬光默然,良久才嘆道:“果然還是'首發生了這種情況,子瞻,這些可能出現的後果當年此法未刊行之前子賢就提到過,可王介甫一意孤行,不肯更改,以為設定監管之人就行了。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呀,我等在京城看不到地方的情況,是什麼只能任他們說了!”

蘇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