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與買兇殺人,走上犯罪道路。曾有權威媒體在公開的訊息中說,全國的刑事犯罪中,有20%的青少年犯罪來自留守家庭。

如果說最初關注留守兒童,還是間接地感觸於這一組組資料和媒體上的個案報道,那麼,這次歷時三年跨越五省的走訪調查,讓我切身感受到,無數農村留守兒童正有意或無意地成為一個家庭、一個地方、一個時代的經濟發展的犧牲品。在整個走訪調查過程中;透過許多孩子一雙雙於苦苦渴盼中漸漸黯淡了的眼神,看著孩子們荒草樣被刈去的花樣年華,我一直在深思:我們是否有必要以一大批孩子的健康成長為代價,去換取城市的發展?面對著數以千萬計孩子被忽略的人生春天,我好想問,我們的經濟發展是否漏算了一代農村兒童的代價?如果孩子的留守是歷史的必然,是我國社會轉型時期經濟發展必須做出的犧牲,那麼,在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浮出水面且日趨嚴重的今天,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學校、我們的家庭,甚至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我們應該以怎樣的努力來綴補他們那已經破損的成長天空,還孩子們一片充滿愛和溫暖的藍天?

txt小說上傳分享

誕生在新時代的“孤兒”(1)

毋庸諱言,打工大潮給中國社會的發展注入了無限的活力,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工的付出功不可沒。但大量農村勞動力的外出也給農村的社會結構和家庭,帶來了幾千年來從未有過的衝擊,中國農村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首先是“家”的解構

幾千年來中國農民對家的理解是什麼?“老婆孩子熱炕頭”這句俗語,給了我們最通俗、最生動的答案。然而在打工大潮的衝擊下,在非年節的日子裡;農村幾乎找不到父母子女廝守在一塊兒的溫馨場景了。一般的家庭,在一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裡,夫妻或一方外出,一方在家帶孩子、務農,或夫妻雙雙外出(往往亦分赴兩地),而將孩子留給年邁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或乾脆把孩子託給鄰居或朋友照顧,與孩子團聚的時間少之

又少。

這種變化,對於成|人來說,是使夫妻關係危機四伏。夫妻天各一方;缺乏正常的、必要的溝通,情感長期處於疏離狀態,沒有寄託,自然會給婚變埋下禍根;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和社會制度對來到城市務工的農民又是一個絕對的誘惑,外出的一方來到城市眼界大開,接受了新生活、新觀念,或透過努力改變了地位,跟留守一方有了不協調不融合,衝突在所難免,走向離婚,便成了一個必然。

有媒體載,在有25萬多農民外出的中部農業大縣懷遠,縣法院近年受理的離婚案逐年增加,從2004年1月19日至2月9日的二十一天內,到法院起訴要求離婚的達120人,2月9日一天受理三十一件,創下該院的歷史紀錄。新華社的一篇報道說,在河南省豫東商丘農村的離婚率已經超過了當地的城鎮。據我從一個縣法院所瞭解的情況,2005年度,該院受理離婚案件六百九十一起,起因為當事人外出打工;雙方或一方有外遇的,佔90%。一個新的情況是,在涉農的離婚案中,婦女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過去多扮演被“遺棄”角色的“秦香蓮”們,在進城後,反而比男性更容易生根,也更容易透過各種途徑改變地位,特別是一些從貧窮山區走出來的婦女們,一旦脫離原來的生活軌道,便從此再不回家鄉,不認前夫、不認兒女,造成許多“事實離異”和子女被遺棄的悲劇。

在西部的重慶,一些基層法庭的法官對打工女訴夫離婚的情形已習以為常了,一個縣的一個鄉鎮法庭2003年辦理了一百六十四件離婚案件,2004年上半年受理九十八件。外出打工女起訴離婚案已成為一些律師的主要案源,其中八成以上是外出打工一方先行起訴。在我所調查的幾個縣市,當地離婚訴訟的原告也主要是外出打工女。

婚姻危機還是刑事犯罪的溫床,在農村,一些婚姻糾葛,最終還有可能演變成為夫婦相互殘殺的家庭悲劇。

對於孩子來說,孤寂的留守生活再遭遇父母離異,更如雪上加霜。

且不說由於父親或母親的外出,孩子實質上已經喪失了一半的天倫之愛,留在孩子身邊的那個“單親”,也往往由於留守壓力,在自覺不自覺中使孩子得到的愛大打折扣。如大多數留守婦女,在家中不僅孤燈隻影,一整年一整年沒有正常的夫妻生活,忍受著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的孤寂,還要耕種家裡的承包地,贍養老人,照顧孩子,所有的粗活、重活都要一肩挑,即使是病了、累了,也